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药归经与肿瘤靶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肿瘤传统治疗的三大手段仍然是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但疗效尚欠理想.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恶性肿瘤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冬葵子与苘麻子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在采购中药冬葵子中,药材公司以苘麻子代为冬葵子售出。为弄清两者是否可以替用,我们将冬葵子与苘麻子的来源、药材的性状鉴别、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分别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张玉婷  易华  朱振华 《光明中医》2022,(16):2863-2867
目的 对近20年中药空气消毒的选方用药特点及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推广中药消毒,进而发挥中药空气消毒在防疫中的优势。方法 以“中药空气消毒”为检索关键词,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索引,检索近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严格依据纳入标准对资料进行筛选,将所筛选的文献报道逐一录入数据库,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现代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对高频药物进行分析,总结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 按功效统计,化湿药使用频数最多,化湿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温里药、开窍药、补虚药7类药使用频数,占总比例的85.45%;按四气五味统计,温性药使用频数最高,寒性药次之,寒、温两性药使用频数占总比例的81.5%,临床用药注重辛苦甘三味的配伍应用;按归经统计,归经以入肺、胃、脾、肝、心经药物居多。结论 本研究统计显示,临床用药以化湿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次最多,其中以苍术的使用频数最高,艾叶、藿香、连翘、佩兰、金银花、桂枝、丁香、白芷、板蓝根、贯众、石菖蒲次之,上12味药是中药空气消毒的首选用药;以药性看,凸显了以温、寒相伍,辛苦甘相配的用药特点;以归经论,中药空气消毒用药主归肺经,胃...  相似文献   
104.
按时间经络诊断法治疗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5.
药性作为中药功效的载体,是临床选方用药的依据,运用中医药理论体系分析西药,使之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按照中医药理论使用,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吉非替尼的优势人群、所治疾病、不良反应,对其药性进行归纳总结。根据中医药性理论,吉非替尼四气属温热,五味属辛,归经归于肺、肝经。应用清热凉血等中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通阳中药的特点,并总结归纳通阳方法 的分类.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资料来源,以"通阳"为检索词获取目标条文,规范通阳中药相关属性术语,采用EpiData 3.02软件构建通阳中药信息数据库,采用标准Apriori算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阳中药以辛、温为主要性味,肺、胃、脾为主要归经,辛温配伍是通阳中药的主要性味组合.而在性味、归经关联分析中,虽然辛性/温味与肺、脾、胃经属性间搭配较多,但搭配的专一度不高.结论 通阳中药性味配伍多为辛温,挖掘结果与传统中医学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归肾经药物组方对肾纤维化大鼠疗效及肾组织Wnt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6肾切除方法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经验方肾衰Ⅰ号为肾衰Ⅰ号组,以治则相同不归肾经药物组方为不归经组,以治则相同且归肾经的组方为归经组,同时设模型组,假手术组。连续治疗2月后,采血检测肾功能及血色素、取肾组织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Wnt2、GSK-3β、P-GSK-3β、β-catenin、α-SMA、β-actin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肾组织表达。结果:成功造模并治疗2个月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血浆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含量显著增高(P0.01),Wnt2、P-GSK-3β、β-catenin、α-SMA及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00),GSK-3β活性显著降低(P=0.000),胶原含量显著增高(Masson染色)(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体质量显著增高(P0.01),BUN、Cr显著降低(P0.01),Wnt2、P-GSK-3β、β-catenin、α-SMA、TGF-β1表达及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个治疗组间相比较,归经组Hb、Tp含量及GSK-3β表达较肾衰Ⅰ号组及不归经组显著升高P0.01),P-GSK-3β表达显著降低(P0.01);不归经组α-SMA、β-caten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个治疗组间体质量、ALB、BUN、Cr含量及Wnt2表达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归经组与肾衰Ⅰ号之间α-SMA、β-catenin表达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三组方均能通过Wnt信号通路减轻模型动物肾纤维化程度,且经验方与归肾经处方优于不归肾经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和缓解期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和用药宜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筛选最终选取了162篇1990~2016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相关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分析来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和缓解期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药以温性为主,平性和寒性次之;缓解期用药以温性为主,平性次之,微寒再次之,热性药物偶涉之,大寒、凉性药物使用极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药主要以辛、苦、甘为主,这3种药味占据了发作期用药的91.05%,其中以辛味为最,苦、甘次之;缓解期用药以甘味为主,辛、苦次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药以归肺经药物为主,其次是归脾经、归胃经、归心经、归肝经药物;缓解期也是以归肺经为主,其次是归脾经、归心经、归肾经、归肝经药物.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用药以温性、辛味、归肺经药物为主,这一用药规律体现了发作期注重“培土生金”培补“后天之本”,缓解期注重培补“先天之本”的中医治疗思想,值得我们在临床用药中进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对其中的药对运用思维进行探讨,从药对与治法、药对与四气、药对与五味、药对与升降浮沉、药对与归经、药对与药物毒性等6个角度加以列举分析,以期进一步挖掘古代经典名方丰富的内在价值并指导临床药对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乡村医药》2012,(6):40-40
【科属】堇菜科。 【别名】地丁,箭头草,堇堇菜,犁头草,兔耳草等。 【采集加工】5~6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归心、肝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