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78篇
  免费   2429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耳鼻咽喉   318篇
儿科学   800篇
妇产科学   1373篇
基础医学   1390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16343篇
内科学   7173篇
皮肤病学   175篇
神经病学   3515篇
特种医学   30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5461篇
综合类   37655篇
预防医学   8201篇
眼科学   932篇
药学   17204篇
  204篇
中国医学   8179篇
肿瘤学   678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401篇
  2022年   1315篇
  2021年   1818篇
  2020年   1780篇
  2019年   2032篇
  2018年   929篇
  2017年   1963篇
  2016年   2256篇
  2015年   2687篇
  2014年   5318篇
  2013年   5493篇
  2012年   6527篇
  2011年   7032篇
  2010年   6971篇
  2009年   6490篇
  2008年   6985篇
  2007年   6494篇
  2006年   5777篇
  2005年   5976篇
  2004年   4826篇
  2003年   4712篇
  2002年   3889篇
  2001年   3663篇
  2000年   2735篇
  1999年   2307篇
  1998年   2190篇
  1997年   1996篇
  1996年   1714篇
  1995年   1348篇
  1994年   1047篇
  1993年   685篇
  1992年   521篇
  1991年   474篇
  1990年   436篇
  1989年   395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预防;方法:对14例有广泛肠粘连性肠梗阻和有腹腔广泛炎症的患者行小肠内固定术;结果:治疗组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全部治愈.预防组6例未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小肠内固定术是治疗和预防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有的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巴曲酶局部注射在口腔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近年我们用巴曲酶(立止血)局部注射治疗口腔出血疾患27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其中拔牙后牙龈出血9例;无任何诱因牙龈自发性出血12例;口腔内肿物取活检后伤口出血6例。全部病例均排除全身性疾  相似文献   
103.
104.
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血栓大小的改良,建立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方法 将10个长度0.8~1.0 mm、宽度0.35 mm的白色血栓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栓塞脑动脉,形成局灶性脑血栓模型.接受脑血管栓塞的138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为单纯缺血组(n=68)和延迟溶栓治疗组(n=70).单纯缺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延迟溶栓治疗组分别在血栓注入3、6和9 h后,将10 mg/kg的rt-PA自股静脉缓慢注入.使用MRI评价梗死灶的位置、大小、栓塞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脑血流量.末次MRI检查结束后,大鼠脑组织用4%甲醛固定,作病理检查.结果 共有131只大鼠在血栓注入后脑内形成明确梗死灶,模型成功率为95%,脑梗死仅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占84.7%(111/131),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或(和)左侧基底节的占79.4%(104/131),局灶性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23.12±6.04)%;对侧大脑半球也同时出现梗死灶占14.5%(19/131).发生局灶性出血11只,大面积出血1只,出血率为9.2%(12/131),均发生在延迟溶栓组.单纯缺血组大鼠,在血栓注入后3、6和9 h的rCBV分别为(34.13±17.55)%、(40.67±25.91)%和(40.72±26.51)%,各组之间rCBV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 h和6 h,Z=-0.958,P=0.338,3 h比9 h,Z=-1.147,P=0.251).延迟溶栓后成活率高(24 h死亡13只;48 h死亡1只,溶栓后8 d和12 d各死亡1只).结论 改良后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是可靠的可重复性的类似于人类大脑中动脉分支栓塞的脑血栓模型,适用于研究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  相似文献   
105.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检测,每天2次,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药理学上和临床上的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1-2].但在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文献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LMWH皮下注射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34%~42%[3-5].皮下出血可以造成患者局部疼痛,较大面积的出血和血肿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还影响药物吸收而影响治疗效果.为减少LMWH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6.
陈玉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57-2157
患儿,女,13岁,2005年6月3日因转移性右下腹痛42小时,伴恶心、呕吐2次入院。既往无消化道溃疡病史。查体:T38.2℃,BP110/75mmHg,神清,营养不良,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胃肠型蠕动波,肝脾未扪及。莫非氏征(-),未扪及包块,右下腹肌紧。压痛,反跳痛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无气过水声和金属音。  相似文献   
107.
古人称“发为血之余”,收集人的头发,除去杂质后用水洗净、晒干,放瓷器钵内或锅内盖严,用泥封固,盖上放米少许,煅烧至米成黄色为度,待冷取出,退去火气,研极细末备用,就成了神奇的中药一一血余炭。中医认为血余炭味苦、性平,入肝、胃经,有止血消瘀、补阴利尿的功用.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如血淋、崩漏、咯血、衄血、便血等,能止血兼能消瘀。现代分析表明,人发含胱氨酸,是角蛋白的一种;血余炭含碳素。动物实验中,血余炭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以及血浆再钙化时间,此外还有利尿作用。现将血余炭的部分应用单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病。目前认为细菌感染可能是出血的直接原因并且是止血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选取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无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其血液、尿液、咽喉部、腹水有无细菌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0.
小肠出血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血管畸形(19例)占首位,其次为炎性肠病(13例)、小肠憩室(10例)及家族性肠息肉病(3例).45例均经手术治疗.结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行诊断性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