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346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62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429篇
综合类   56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2篇
  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目的 在计算机导航系统监测下模拟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不同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及胫骨内翻角度对下肢动态力线的影响。方法 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于假骨上模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别设定在股骨侧假体外旋不足及股骨侧假体过度外旋的情况下,设定胫骨截骨后内翻为0°、3°、5°不同角度时,活动膝关节记录膝关节0°、30°、60°、90°时下肢力线角度并进行分析,得到其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结果 在股骨假体外旋不足的情况下,随着胫骨截骨后内翻角度的逐渐增大,下肢机械轴线内翻角度随之减少(P<0.05或<0.01);在股骨假体外旋不足的情况下,相同的胫骨截骨后内翻角度,在0~90°区间内下肢机械轴线内翻角度逐渐减少(P<0.05);在股骨假体过度外旋情况下,随着胫骨截骨后内翻角度的逐渐增大,下肢机械轴线内翻角度随之增大(P<0.05或<0.01);在股骨假体过度外旋情况下,相同的胫骨截骨后内翻角度,在0~90°区间内下肢机械轴线内翻角度逐渐增大(P<0.05)。结论 股骨假体旋转角度及胫骨内翻角度是影响下肢力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将手术导航系统与放射性粒子内照射治疗相结合,探索更高精度植入125I放射粒子的方法,从而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已累及颅底及眶尖周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方法:肿瘤侵及颅底、眶尖周的腺样囊性癌患者11例,术前进行MRI扫描。术中运用BrainLAB手术导航系统定位并引导手术进行。结果:术中避免了颅脑及眶内组织损伤。完成了放射粒子组织内均匀分布,定位准确,无一例出现颅脑损伤及视力影响,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达100%,疗效确切。结论: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颅底眶尖周放射粒子植入是精确、安全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5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 Tria 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的位置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的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内靶点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47例,性别不限,年龄32~99岁,VAS评分>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C型臂组(C组,n =72)和神经导航组(N组,n=75).C组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C型臂引导下以卵圆孔为靶点进行穿刺;N组将头颅MRI影像传输至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进行重建,在半月神经节内确定靶点位置后设计穿刺径路和穿刺点.记录穿刺成功情况和穿刺及射频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d、7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记录VAS评分,并根据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术后1、24个月根据Barrow神经研究所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N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及动眼神经损伤和耳鸣.与C组比较,N组首次手术穿刺成功率升高,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有效率升高,治疗效果较好(P<0.05),神经定位时间和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导航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内靶点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穿刺成功机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治疗幕上脑深部病变定位、引导及监测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的24处颅内幕上脑深部病变在开颅手术中使用IOUS进行精确定位,并引导手术切除全过程,监测病变切除范围和程度。结果所有病变均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同时能够缩小手术造成的损伤范围。结论 IOUS可准确定位幕上脑深部病变,同时指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功能结构,其实时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使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88.
神经影像导航是神经外科的一门新技术,是神经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与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它把病人的影像资料和术中位置结合起来,准确地显示出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及临近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具有准确定位和实时  相似文献   
89.
日本的学者们进行了直接手术切除脊髓圆锥动静脉瘘(AVF)的研究。报道了2例由脊髓前动脉供血的脊髓圆锥动静脉瘘,经术中影像导航(如DSA、动脉内染料注射或吲哚青绿荧光造影)成功进行了手术闭塞瘘口。治疗脊髓AVF的关键是完全闭塞瘘口,同时保证脊髓的正常血供。术中必须首先安全分离供血动脉、血管巢和引流静脉,然后通过术中影像导航,明确瘘口的血流和解剖定位。第1例患者在也脊髓节段有血管巢,由脊髓前动脉通过左L1节段性动脉供血。第2例患者的血管巢位于IA/5脊髓水平,由脊髓前动脉通过左T11肋间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本院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显微外科切除3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结果手术全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改善26例,与术前相比无变化2例,较术前加重2例,主要表现为肢体肌力下降和麻木。术后随访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较小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是显微外科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