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03篇
临床医学   331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401篇
综合类   88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5篇
  8篇
中国医学   12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牵引式夹板治疗Barton骨折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文亮 《中医正骨》2009,21(7):62-64
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采用牵引式夹板治疗Barton骨折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1995年开始,在韦以宗拱桥式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感染开放性骨折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并用于新鲜开放性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81例82处四肢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和大关节脱位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稀土永磁夹板对家兔骨折愈合质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家兔50只,建立双前肢桡骨中段骨折模型。左侧用稀土永磁夹板固定,作为实验侧;右侧用内镶铅片小夹板固定,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2、3、4、6周摄双前肢X线片后取材,进行HE及BMP-2、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X线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实验侧愈合明显快于对照侧。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侧在1、2、3、4周VEGF的表达均比对照侧强,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侧在2、3、4周BMP-2的表达均比对照侧强,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磁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加强BMP-2、VEGF的表达。自制稀土永磁夹板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取8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每一标本分别作“无夹板”、“二夹板”、“四夹板”外固定,分别在正常扭转、正常分骨、截断分骨、截断扭转状态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实验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在临床研究部分,则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分别予以手法复位,两夹和四夹(连旋中板共五块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结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正常扭转状态下、截断扭转状态下与正常分骨状态下,“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均非常显著(P<0.01);截断分骨状态下、“空白组”、“二夹组”和“四夹组”的组间差别亦显著(P<0.05)。通过临床观察可见:“两夹组”和“四夹组”外固定效果接近,解除夹板后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为3-6个月。结论:实验研究表明:“二夹组”无论抗旋转或分骨方面都明显优于“ 四夹组”。而临床研究亦显示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与传统的四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比较,具有简便、易掌握、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Barton骨折2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23例Barton 骨折患者采用闭合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至2008年9月,我们用闭合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各类跟骨骨折35例(38足),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郭虹  张丹 《护理学杂志》2007,22(4):63-64
目的 研究自制胶片夹板固定在鼻中隔穿孔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观察组应用自制胶片夹板固定,比较两组固定后的症状和体征.结果 观察组鼻通气障碍、鼻痛、头痛、耳鸣、耳闷、溢泪等症状和取出填塞物时鼻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胶片夹板固定具有减轻患者痛苦及降低术后鼻中隔再穿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手法复位铁丝托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手法整复铁丝托夹板固定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2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病,其病因学说众多,创伤是否是牙周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当前牙深覆、浅覆盖伴有牙周病出现时,创伤是一个明显的局部因素。如果仅采用牙周的局部治疗,辅以松动牙的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