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1篇
  免费   1466篇
  国内免费   50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383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2842篇
内科学   1217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4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12篇
综合类   7782篇
预防医学   1783篇
眼科学   247篇
药学   7663篇
  131篇
中国医学   1464篇
肿瘤学   239篇
  2024年   245篇
  2023年   877篇
  2022年   743篇
  2021年   1270篇
  2020年   1245篇
  2019年   1398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1264篇
  2016年   1253篇
  2015年   1371篇
  2014年   1844篇
  2013年   1663篇
  2012年   1789篇
  2011年   1563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952篇
  2008年   997篇
  2007年   880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700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无创正压通气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4μg/m L,以0.1~0.2μg·kg-1·h-1静脉泵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200 mg/L的布托啡诺以0.01μg·kg-1·h-1静脉泵注。两组均持续镇静达到Ramsay评分3~5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的变化,记录药物起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用量、气管插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R、MAP、R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a 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HR、MAP、R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达到Ramsay评分3~4分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5.37±5.17 vs.76.24±11.82,P<0.05);试验组右美托咪定用量少于对照组(223±24.17 vs.257±18.09,P<0.05)。患者气管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12.5%vs.25%;10%vs.17.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应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可减少右美托咪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同时改善通气效果,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8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平均住院次数为0.13±0.02次、急性发作次数为0.79±0.38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0.27±0.06次和1.20±0.64次;试验组急性发作间隔时间为190.01±35.79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70.46±27.01d;两组患者治疗前咳嗽、咳痰、气促以及肺部音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促以及肺部音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睾丸特异性含溴结构域的蛋白(BRDT)在睾丸中特异表达,参与精子生成的染色质重组过程。本文虚拟筛选基于结构的人BRDT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从PDB(Protein Data Bank)下载BRDT核心结构域与小分子抑制剂JQ1结合结构域的晶体结构(PDB ID:4FLP),利用分子模拟软件Discovery Studio 3.0,构建了其活性位点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运用最佳药效团模型对10 000个化合物的数据库进行初筛,随后运用Libdock分子对接方式对初筛得到的潜在目标化合物进行复筛;最后运用BRDT Bromodomain TR-FRET Assay方法,对虚拟筛选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实物筛选。结果运用虚拟筛选和蛋白水平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40 000个化合物中最终得到1个对BRDT有较高抑制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T480。结论利用一种基于结构的集合虚拟筛选与蛋白水平筛选的BRDT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到BRDT的一个小分子抑制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镇静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单侧膝关节检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Ⅲ级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生成的方法随机分为不使用右美托咪定(R组)、腰丛阻滞给予右美托咪定(RLD组)、坐骨神经阻滞给予右美托咪定(RSD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均给予右美托咪定(RD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和坐骨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患者第一次需要镇痛药的时间(镇痛时间)。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T1~T4)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结果四组间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D组、RD组、RSD组和R组腰丛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min)分别为1008.00±104.99、800.00±97.56,922.00±149.05、732.00±139.52,768.00±108.48、602.00±84.09和742.00±129.44、612.00±10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LD组、RD组、RSD组和R组坐骨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分别为1006.00±117.58、810.00±105.41,932.00±144.18、744.00±136.09),738.00±120.16、582.00±96.04和708.00±126.45、548.00±1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LD、RSD及RD组在T1~T4点的Ramsay评分高于R组,心率低于R组(P0.05)。RLD组、RD组、RSD组和R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004.00±135.48、918.00±83.60、898.00±131.34和808.00±1 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局麻药中毒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右美托咪定能起到镇静作用,同时导致患者心率下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每组70人,分为4组:初治试验组、初治对照组、复治试验组、复治对照组。初治试验组和复治试验组给予痛泻要方和匹维溴铵,初治对照组和复治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4组疗程都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4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复治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显著小于初治对照组和复治试验组(P<0.05)。初治组和复治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试验组和复治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可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在有过相关药物治疗史的复治患者中疗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散光眼患者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本科拟行SBK手术的高度近视散光眼(-6.00 D≤等效球镜≤-10.00 D,散光≤-4.00 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7例,72眼)和对照组(36例,72眼).试验组:术后前3d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天4次,第4天换成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至术后1个月;对照组:术后前3d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天4次,第4天换成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每天2次,至术后1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及跟部症状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间屈光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平均眼压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停用溴芬酸钠,对照组中有6眼1个月随访时因激素性高眼压停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并加用降眼压药物.结论 高度近视散光眼患者SBK术后应用溴芬酸钠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能有效减少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儿童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资料,并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基因突变情况,对其遗传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4年确诊为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获得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对部分患儿、父母及其部分家系进行外周血DNA的TRβ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患儿均于院外诊断为Grave's病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存在误诊误治.该病临床症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心脏症状和听力功能受损.4例患儿学习成绩不良,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其中1例患儿智力筛查为中度发育迟滞落后,1例智力发育临界.8例患儿均有心动过速.听力检测提示1例存在听力障碍.6例患儿以发现甲状腺肿大、心率增快就诊.实验室检查以异常的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升高和不受抑制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为特点.心电图检查3例患儿发现异常,1例表现为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2例表现为显著窦性心律不齐,其中1例伴预激综合征.共获得4例患儿及父母TRβ基因检测结果.1例患儿及其母亲TRβ基因第9外显子突变,第1235位碱基由胞嘧啶变为腺嘌呤,导致该位点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天冬氨酸,但患儿母亲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1例患儿TRβ基因编码区出现第949位点突变,导致第3171位碱基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余2例患儿及父母未发现TRβ基因突变.5例患儿应用溴隐亭治疗,随诊1-5年,5例患儿均心率下降明显,至90-92次/min,甲肿及突眼情况较前好转.结论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临床变异较多,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和智能发育问题,误诊率高.该综合征TRβ基因突变检出率不高,即使基因突变位点相同,表型也不尽相同,是否存在其他基因位点突变尚有待进一步证实.经长期随访观察溴隐亭治疗效果满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98.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MDAR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 =30):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组于全脑缺血前2 h经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随后以3μg/(kg·h)速率输注120 min,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应用Combs评分系统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采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外Glu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R1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下降(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增高(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上调(P <0.05);与I/R组比较,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升高(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降低(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下调(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其机制与抑制Glu释放和下调N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李晓瑜  吴国荣  郑晋伟  甘林光  陈骏萍 《浙江医学》2016,38(16):1362-1364,137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5岁)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后,D1组予右美托咪定1滋g/kg负荷剂量(15min输注完毕),继以维持剂量0.2滋g/(kg·h)至术毕;D2组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滋g/kg(15min输注完毕),维持剂量0.2滋g/(kg·h);对照组(C组)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静脉输注(方法同D1组)。术后48h内予氟比洛芬酯50mg12h内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2次/d口服常规术后镇痛,当术后VAS评分≥4分时,予肌肉注射曲马多100mg补救镇痛。评估术后2、6、12、24、36、48h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48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D1组、D2组患者术后6h静息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48h内补救镇痛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较高,D1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与D2组之间镇痛情况无统计学差别(P>0.05)。D1组、D2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组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腰麻均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0.5μg/kg负荷剂量发挥有效的辅助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