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胃溃疡(GU)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相关,而十二指肠溃疡(DU)则与胃癌的发生负性相关.目的:研究DU与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对DU、GU和复合性溃疡(CU)患者胃窦、胃窦胃体交界处和胃体黏膜以及慢性胃炎(CG)患者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统计各自胃黏膜的萎缩、肠化、慢性炎症、活动性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DU患者胃窦、胃窦胃体交界处和胃体黏膜的萎缩发生率分别为54.2%、9.5%和12.4%,肠化发生率分别为18.9%、2.5%和1.5%.其胃窦黏膜肠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相应的GU、CU或CG者.3种消化性溃疡和CG患者均存在胃窦部慢性炎症,且消化性溃疡患者胃体部炎症的发生率较高,其胃炎活动性以胃窦部为主,且均较CG者高(P<0.05).DU、GU和CU患者胃窦部Ⅰ型肠化的发生率分别为68.1%、43.8%和45.0%;而其Ⅲ型肠化的发生率则分别为6.4%、25.0%和20.0%(P<0.05).结论:DU患者的胃窦部可有灶性萎缩和肠化发生,其胃窦黏膜肠化发生率和Ⅲ型肠化的发生率最低,这可能是DU患者罹患胃癌危险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每组70人,分为4组:初治试验组、初治对照组、复治试验组、复治对照组。初治试验组和复治试验组给予痛泻要方和匹维溴铵,初治对照组和复治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4组疗程都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4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复治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显著小于初治对照组和复治试验组(P<0.05)。初治组和复治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试验组和复治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可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在有过相关药物治疗史的复治患者中疗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疏肝健脾方,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水负荷试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LDQ问卷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早饱、胸胁胀痛、疲乏无力、便溏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总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忧虑、睡眠、不适、健康感觉各单维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演变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在国人中的演变有待进一步了解.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的演变情况.方法:对1987年1月~2003年12月在仁济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而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者的年龄、溃疡类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整个观察期分为1987~1990年、1991~1994年、1995~1999年和2000~2003年4个时间段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在4个时间段中,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溃疡(GU)的平均发病年龄均呈上升趋势(P<0.01),DU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为42.5岁、43.6岁、44.6岁和47.4岁,GU依次为48.9岁、50.1岁、49.5岁和52.6岁.DU患者的平均年龄较GU年轻近6岁.DU与GU的总体发病人数之比介于1.84和2.99之间.男性的DU和GU检出率均高于女性,DU男女之比为1.45:1~2.59:1,GU为2.08:1~4.27:1.1997年,全体接受胃镜检查者、DU患者和GU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51.5%、78.5%和71.9%,至2003年则分别为31.0%、63.5%和58.0%.各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包括DU和GU的平均患病年龄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患者仍以男性为主.胃镜检查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5个不同制酸类中药对乙醇胃溃疡大鼠模型胃溃疡指数、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75%乙醇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5个制酸类中药高、中、低剂量对胃溃疡模型溃疡指数的干预作用,以及对NO的影响。结果溃疡指数实验结果表明,瓦楞子低、中、高剂量组,白螺丝壳低、中、高剂量组,牡蛎低、中剂量组,海螵蛸高剂量组,浙贝母中剂量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有极显著差异(P〈0.01);牡蛎高剂量组,海螵蛸低、中剂量组,浙贝母低、高剂量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NO的观察结果显示,牡蛎低剂量组、海螵蛸高剂量组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螺丝壳高剂量组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海螵蛸、浙贝母、煅牡蛎、瓦楞子、白螺丝壳5个中药均具有抗乙醇损伤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其中,抑制损伤胃黏膜的NO下降或提高NO生成是牡蛎低剂量组、海螵蛸高剂量组以及白螺丝壳高剂量组抗乙醇损伤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之一。但这种抑制作用并没有显示与剂量的递增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芙胃和口服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A组)、治疗B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60例。C组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组予常规剂量连芙胃和口服液加三联疗法,B组予高剂量连芙胃和口服液加三联疗法。各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72例,A组59例,B组57例,C组56例。2全分析集(FAS)中,A组、B组、C组Hp根除率分别为80.00%、80.70%和71.67%;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中,A组、B组、C组Hp根除率分别为81.36%、80.70%和76.79%;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分析集(FAS)中,A组、B组、C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91.23%和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中,A组、B组、C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22%、91.23%和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中共出现21例不良反应,其中A组3例,B组6例,C组12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芙胃和口服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但不推荐高剂量应用连芙胃和口服液。  相似文献   
7.
张云鹏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者多有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的情况,以致气滞痰瘀,阻滞肝络而致病,"痰瘀互结,肝络不和"是其病机关键所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化痰活血,疏理肝络,还需从毒论治、兼顾气血虚实。以自拟经验方"降脂理肝汤"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制酸类中药对胃黏膜氨基己糖及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瓦楞子、白螺丝壳、牡蛎、海螵蛸、浙贝母低、中、高剂量组。各药物组予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于药物干预6 d后一次性灌服75%乙醇制备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取样测定胃黏膜溃疡指数及氨基己糖、PGE2含量。结果 5种临床常用的制酸类中药均可明显降低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牡蛎中剂量组、海螵蛸中剂量组和浙贝母高剂量组氨基己糖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而白螺丝壳中、高剂量组和海螵蛸高剂量组的氨基己糖含量较模型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螺丝壳中剂量组,牡蛎低、高剂量组PGE2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而瓦楞子中剂量组,牡蛎中剂量组,海螵蛸低、中剂量组PGE2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种制酸类中药均可降低75%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对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胃黏膜保护机制方面,5种制酸类中药的不同剂量对氨基己糖及PGE2水平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1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两组,每组106例,所收集患者均符合中医肝胃郁热证诊断。EE组和NERD组再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PPIs,对照组给予PPIs,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通过反流诊断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RDQ)了解患者症状及发作频率的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共198例(占93.4%)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治疗8周末,4组患者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停药4周末,4组患者RDQ评分均较治疗8周末上升,但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EE患者和NERD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末和停药4周末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PPIs能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PPIs,且能减少停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