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从整体上观察快速老化及伴随的痴呆对脑蛋白质组的影响以及针刺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以8月龄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10和同源正常老化鼠SAMR1为材料,分为P10针刺组、P10非穴组、P10对照组和R1对照组。针刺组施以“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非穴组针刺双胁下非穴固定点。双向电泳展示各组小鼠大脑蛋白图谱。结果:双向电泳显示,伴随着快速老化和痴呆,3个蛋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一个蛋白为P10所特有,两个为R1所特有;9个蛋白发生了量的变化,其中7个蛋白伴快速老化和痴呆高表达,2个低表达。针刺穴位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上述某些蛋白的表达异常,减缓衰老;而非穴无特异性。结论:伴快速老化,SAMP10痴呆鼠大脑某些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异常,针刺可改善其中某些蛋白的异常,并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2.
Isoline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后肝亲水性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观察吡咯里西啶生物碱isoline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后对肝内亲水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isoline,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病理切片观察isoline的急性肝毒性,抽提肝组织亲水性蛋白做双向电泳分析,利用PDQuest软件以正常组作为参考胶进行匹配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口服isoline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双向电泳图像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soline组小鼠肝组织亲水性蛋白表达图谱中有39个蛋白斑点变化差异显著,其中新出现5个蛋白斑点,缺失10个蛋白斑点结论:Isoline灌胃可以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中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结果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可能参与了isoline的急性肝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3.
肝、胆     
双向电泳分析肝癌细胞线粒体的差异表达蛋白;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肝癌组织特异性结合肽;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的构建及其导向作用的实验研究;HBx蛋白羧基端缺失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反义survivin-脂质体复合物对肝癌细胞生长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抑癌基因PTEN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体系,寻找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提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的总蛋白,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IEF)和第二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总蛋白,GS-800获得凝胶图像,并测量不同凝胶间蛋白斑点在IEF和SDS-PAGE方向上的位置偏差,使用PDQuest7.3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分析,找出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谱上,分别检测到523±16和550±20个蛋白点,平均匹配点数为452±18和472±21,匹配率达86.4%和85.8%,不同凝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偏差为(0.67±0.48)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0.73±0.56)mm,对比分析了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2-DE图谱,发现有24个点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P〈0.0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8个,在C6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14个,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点有2个。结论:建立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发现两者的双向电泳图谱存在明显差异,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蛋白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神经干细胞的迁移有关,表达下调的蛋白可能与抑制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5.
双向电泳法测定辐照前后大鼠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双向电泳方法分析γ射线照射后辐射损伤期和修复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改变,以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与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2Gy全身照射SD大鼠,分别于辐照前和辐照后24、72h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制备蛋白样品,进行双向电泳测定。电泳胶银染显色,用Image Master 2D Elite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加以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与辐照前相比,有7个蛋白点在照后24、72h表达消失;4个蛋白点在辐照后24h表达减弱,72h表达消失;6个蛋白点在辐照后24、72h表达减弱;6个蛋白点在照后24、72h表达增强。结论大鼠辐照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和辐射诱导的损伤及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室建立了O'Farrell 1975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双向电泳(2-DE)技术,采用含脲与中性去污剂的等电聚焦技术(IEF)为第一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为第二向.此技术将上述两种分离方法的特点结合起来,显著提高了对蛋白质多肽的电泳分辨率.O'Farrell电泳技术已成为现今所有蛋白质多肽分离分析技术中分辨率最高的一种,在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癌变过程的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神经胶质瘤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利用不同体积的裂解液提取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质,并通过不同的蛋白质上样量(1、2、3mg),进行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分析。结果在等电点3-10,相对分子质量6.5-200KDa范围内分离得到蛋白质斑点为,1mg蛋白质上样量为574个蛋白质斑点,2mg为798个,3mg为803个斑点。2mg蛋白质上样量的双向电泳图谱更清晰,分离更好。结论成功建立了神经胶质瘤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二烯丙基二硫诱导人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方法 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DADS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初步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中二型碳酸酐酶、磷酸丙糖异构酶、醛缩酶A在处理组中均表达下调,其功能与细胞代谢调节有关.结论 DADS可通过抑制二型碳酸酐酶表达和抑制糖酵解途径,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持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肝细胞癌(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转染和成瘤实验表明HCV NS3对人肝细胞具有转化作用和致瘤活性.本实验旨在探讨HCV非结构蛋白3(NS3)转化肝细胞的蛋白质组.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CV NS3 N端多肽的人肝细胞(pRcHCNS3/QSG)及空白质粒转染细胞(pRcCMV/QSG),双向电泳技术分离两种细胞的总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Western印迹验证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得到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RcHCNS3/QSG和pRcCMV/QSG细胞的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 183±77)和(1 095±82)个,两组平均匹配数为(920±60)个.初步鉴定出15个有意义的蛋白质点.其中Ras,P38,HD53等参与调节信号转导的蛋白在pRcHCNS3/QSG细胞中表达上调,Western印迹结果亦证实pRcHCNS3/QSG细胞中磷酸化的P44/42和P38表达增加.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还包括一些调节细胞周期、免疫反应、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及参与肝脏代谢的蛋白质.结论:HCV NS3可能通过影响多种蛋白表达,经相应信号转导途径,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进一步弄清信号转导过程和相互关系不仅对了解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从分子水平治疗HC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死精子症精子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双向电泳(2-DE)和质谱技术比较1例死精子症患者和正常人精子的蛋白质组成差异。方法:用2-DE分离了10例正常生育者30份精子标本和1例死精子症3份精子标本的蛋白质,分别获得其参考图谱并进行比较,用质谱技术鉴定其中部分差异蛋白点。结果:在正常精子图谱和死精子症患者精子图谱分别分离出(905±57)和(792±28)个蛋白质点,死精子症患者精子图谱上有178个点未能匹配。对其中6个在患者图谱中缺失的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结论:死精子症患者图谱上缺失的6个蛋白,可能与死精子症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