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5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和别嘌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痛风颗粒。疗程为4周,第1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治疗效果,4周以后主要观察血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沉水平降低,并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颗粒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尿酸方面比单纯西医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别嘌醇引起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5年1月~2012年3月使用别嘌醇引起的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ADR 64例,以中老年居多(51例,79.7%),其常用日剂量为50~100 mg(51例,79.7%),潜伏期2 d~4个月不等;皮肤系统ADR的临床表现以一般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多形红斑型的药疹为主,占73.4%,60%患者有伴随症状。结论:临床应重视别嘌醇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对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3.
钟春梅  廖常彬  李正良 《四川医学》2011,32(12):1937-1938
目的探讨药用碳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药用碳加别嘌醇片,对照组除不使用药用碳外,其他治疗相同。两组均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药用碳4片,3次/d;别嘌呤醇片1片,3次/d,疗程30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观察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相比,降尿酸疗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BUN、Cr的疗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血尿酸、BUN、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中,药用碳不仅可降低BUN、Cr,还可降低血尿酸,与别嘌醇联用有协同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4.
55.
56.
程先生今年54岁,一年前在单位体检时发现尿酸偏高,当时无明显症状,也就未找医生进行治疗。一个月前,他突然出现了右脚大脚趾红、肿、热和痛。程先生的一位患高尿酸血症的朋友建议他服用别嘌醇。谁知服药后程先生的不适症状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加重,于是程先生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告知他这是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并告诉程先生在急性期不应服用降尿酸药物。改用秋水仙碱或非留体抗炎药后,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程先生不理解,为何急性期不能服用降尿酸的药呢?痛风应如何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57.
1文献来源[1] Van Bel F, Shadid M, Moison RM, et al. Effect of allopurinol on postasphyxial free radical formati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electrical brain activity. Pediatrics, 1998, 101(2) :185-193 [2 ] Benders MJ, Bos AF, Rademaker CM, et al. Early postnatal allopurinol does not improve short term outcome after severe birth asphyxia. Arch Dis Chi Fetal Neonatal Ed, 2006, 91(3) :163-165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小剂量苯溴马隆与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8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将83例患者分为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所有患者给予适当休息、饮食调节等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别嘌醇组加用别嘌醇治疗;苯溴马隆组加用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比较(1)高尿酸血症缓解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患者尿酸的差异。结果:(1)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高尿酸血症缓解率更高,P<0.05;(2)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尿酸相似,P>0.05;干预2个月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尿酸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跟别嘌醇对比,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对比更好,可更好促进尿酸水平的改善,且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四妙丸联合别嘌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别嘌醇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接受四妙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炎症反应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3/3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关节肿痛指数评分、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和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妙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痛症状,促进尿酸水平降低,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