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3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05篇
妇产科学   169篇
基础医学   395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432篇
内科学   1127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85篇
特种医学   3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768篇
综合类   5190篇
预防医学   109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262篇
  56篇
中国医学   1192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635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790篇
  2020年   668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941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808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734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生脉注射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是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2.
抑肽酶是一种广谱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早在60年代就开始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1987年荷兰Dr.Van Oevelen首先报道了在体外循环时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凝血机制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之后抑肽酶被广泛的应用于体外循环手术,大大地促进了心脏外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凝血检测项目在围手术期各阶段的应用,日渐显现出其对于因手术引起的术中、术后异常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诊断意义。术中、术后的异常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因手术对机体组织、血管的损伤而激活凝血系统,使体内凝血和抗凝功能失衡所造成的。我们观察了35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项目指标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张晓丽  张俊峰  陆捷  吴强 《上海医学》2006,29(12):862-865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0PCAB)中临床剂量的羟乙基淀粉(HES)130/0.4和琥珀酰明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OPCAB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琥珀酰明胶组(GEL组)和HES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即时(T1)和术后24 h(T2)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内的胸管引流量和输血量。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和24 h胸管引流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间T0、T1和T2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T、APTT、Fib及D-二聚体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临床剂量的HES 130/0.4与琥珀酰明胶对OPCAB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安全应用于OPCAB的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6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并发血栓形成有散在报道,但同时并发DIC尚未见报道.我们诊断2例,现报道如下.例1,牟某,女,24岁.因面黄、乏力、心慌、腰痛、尿呈酱油色,经Ham,Rou′s,糖水试验阳性确诊为PNH.给维  相似文献   
6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年青女性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具有病程长,易复发,不能彻底根治等特点,临床治疗及护理均较为复杂。如果并发有感染、肾功能衰竭、弥  相似文献   
6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围产期严重并发症 ,发病急骤 ,母婴死亡率高 ,1994至 1999年我院产科发生 5例急性DIC病人 ,现就其抢救护理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 2 0~ 4 0岁 ;初产妇 4例 ,经产妇 1例 ;孕周 30~ 36周 3例 ,37~ 39周 1例 ,孕 4个月感染性晚期流产 1例 ;出血量 10 0 0~ 2 75 0ml。平均2 0 10ml。发病因素 :重度妊高症并胎盘早剥 2例 ,死胎胎盘早剥 1例 ,头盆不称剖宫产 1例 ,感染性晚期流产 1例。临床表现 :除原有产科症状外 ,5例均发生子宫大量出血、不凝血 ;均发生失血性休克。牙龈出血 1例。实验室相关检…  相似文献   
68.
69.
妊娠妇女凝血-抗凝与纤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探讨孕妇在不同状态下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3例妊娠妇女分为正常孕妇组43例和妊高征2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游离蛋白S(FPS);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与非孕妇的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43例孕妇和20例妊高征患者血浆PT、APT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缩短;TT延长率在妊娠组仅为1%,而妊高征为18%;两组Fbg水平增高明显;妊娠组F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妊高征患者表现明显降低;两组D-D水平均增高,且妊高征患者明显增高;妊娠组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尽管差异无显著性,但仍有3例高于对照组;妊高征患者增高率达100%。结论:妊娠妇女与妊高征患者均存在不同水平的凝血活化、纤溶亢进和内皮细胞一定程度的损伤,妊娠期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出血,降低DIC等的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妊高征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含量并与20例正常孕妇及20例育龄健康非孕妇比较分析.结果:妊娠期PT、APTT均缩短,且妊高征患者与非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孕妇t-PA均明显升高(P<0.001),但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D有明显差异(P<0.01、P<0.001);妊娠期Fbg明显升高(P<0.01);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FDP有明显差异(P<0.01、P<0.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高征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行凝血和纤溶系统检测对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