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18篇
  免费   1285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224篇
妇产科学   206篇
基础医学   755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4921篇
内科学   2606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784篇
特种医学   18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5855篇
综合类   6963篇
预防医学   1519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2210篇
  43篇
中国医学   773篇
肿瘤学   795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648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705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613篇
  2014年   1139篇
  2013年   1152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903篇
  2010年   1735篇
  2009年   1856篇
  2008年   2317篇
  2007年   2107篇
  2006年   2089篇
  2005年   1788篇
  2004年   1402篇
  2003年   1189篇
  2002年   998篇
  2001年   751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治疗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临床难题,若处理不妥常导致撕脱皮肤坏死、创面感染及深部组织裸露,严重影响手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我院自1997年2月~2006年1月采用静脉吻合及切口减张的方法对21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进行修复,患者手部功能与外观均得到良好恢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3.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移植肝缺血型胆道病变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处理棘手,日益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成活及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尝试用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治疗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DA→LEW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技术改进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崇福  窦科峰  刘永康  李昆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78-280,F0004
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改进其手术技巧,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近交系雄性DA大鼠60只,Lewis大鼠120只,分为两组,其中A组30例:Lewis大鼠为供体(n=30),Lewis大鼠为受体;B组60例:DA大鼠为供体(n=60),Lewis大鼠为受体。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肝脏移植模型,观察手术成功率、平均存活时间、术后第1、3、5、7和10 d各时相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移植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84/90);总耗时(90.0±15.0)min;无肝期时间(14.2±2.6)min;平均存活时间A组超过100d,B组(16.2±1.4)d;术后第5 d B组血清ALT和TBIL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B组移植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而A组没有。结论:DA→LEW(Lewis)大鼠的品系组合是稳定的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通过改进手术技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性腺功能低减的青少年男性,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33例性腺功能减退青少年男性。行短期(9个月)雄激素替代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睾酮水平、第二性征发育程度、身高、握力、血红蛋白、血脂和hsCRP的差异。结果 (1)替代治疗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第二性征明显发育,身高、握力、血红蛋白显著增加(P值均〈0.05);(2)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甘油三酯(TG)部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5)。超敏CRP显著下降(P=0.025)。结论 (1)性腺功能低减的青少年男性,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以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增加身高、握力和血红蛋白;(2)短期雄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可以使hsCRP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6.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医院检验科经常遇到的标本,通过实验室手段来鉴别血尿的来源,从而区分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最为常用的方法是相差显微镜或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近年来发展的测定尿红细胞体积(MCV)及  相似文献   
97.
分析3例非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下腔静脉、门静脉开放时发生高钾血症致心跳骤停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8.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联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7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例为Wilson病 )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经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 3~ 7次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等待供肝时间 8~ 30d ,平均 13d ,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痊愈出院。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凝血功能的改善不明显。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相似文献   
99.
劈离式肝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肝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进一步开展的因素之一,部分肝移植和肝段移植是解决供肝短缺的重要方法,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最初应用于儿童肝移植,现已成为解决供肝短缺的手术方式之一。我院于2002年7月19日采用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对2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现结合病例资料对SLT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0.
劈离式肝移植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劈离式肝移植可部分缓解供肝短缺,在西方许多国家已成为一常规术式。本文综述了劈离式肝移植的外科解剖、体外和原位劈离技术、两成人劈离式肝移植存在问题及其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