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致情志病证日渐增多.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源流,对于防治困扰当今社会的情志病证,具有重要意义.先秦诸子从修身养性出发,对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但它所蕴涵的"心身合一"思想成为中医学情志理论发生、发展的文化与思想根源,对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医的奠基之作-<内经>,在秉承先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  相似文献   
32.
《山东中医杂志》2017,(7):551-554
先秦道家为中国最基础的哲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深刻影响着传统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整理分析先秦道家与中医学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对《黄帝内经》的影响、对养生的指导、对心理学的奠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等多方面,也有一些较少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3.
时期中医学术分合摘要:先秦和秦汉时期,中医学术在经历了比较充分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综合,中医理论也完成了一次飞跃。考察这次飞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学术氛围,包容会通的文化特质,乃至秦汉统一强国的气概,是其重要的文化基础。欲实现现代中医学的飞跃,中医学术必须经历更成熟的分化,并在相适应的社会人文大环境下走向更高层次综合,这正是先秦和秦汉中医学术先分后合的在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4.
工于文者未必精于医 ,精于医者必未工于文 ,文医兼通者鲜矣 !此乃中医文献整理研究之大碍 ,故很少有学者敢问鼎于古医籍语言的系统整理研究。读罢张显成教授的《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巴蜀书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 ,甚为高兴 ,此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见到的整理研究古医籍文献语言的难得的佳作。作者锐意革新 ,一方面以其深厚的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功底 ,和良好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修养 ,一方面以其谙于医理药理和精于简牍帛书的有利条件 ,选取了这样一个横跨中医药学、语言学和简帛学 ,且难度极大而又颇具学术意义的课题 ,使研…  相似文献   
35.
房中术是中国古代研究性生活与养生关系的一门学问,之所以在东周秦汉时产生和发展起来,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东周秦汉之时,社会上淫风盛行,房中术应时而生,房中术的目标是既要保证性生活的量,又能提高性生活的质。其次,贵族阶层的一夫多妻制,客观上使家中男主人的房事任务变得非常繁重,房中术能提高男人有限性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此外,房中术中的优生种子术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东周时兴起的房中术,就是在前人种子与房中优生的零星知识基础上发展成系统的房中优生之术。  相似文献   
36.
    
任宏丽 《养生月刊》2015,(4):358-359
汤是会意字,金文作■或■,像以水盥洗人身。后来左边的"水"逐渐抽象,汤字也由石鼓文、帛书、小篆■→■→■,转变为隶书的■,进而成为今天的"汤"。《说文》:"汤,热水也。"《论语》里有"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描写。《楚辞》也有"浴兰汤兮沐芳,华彩衣兮若英"的美丽句子,说明早在三千年前  相似文献   
37.
<正>俗语说:"基深建高墙",浅薄的基础难以建造高楼大厦。要想在临证工作中得心应手,提高疗效,学好经典则是重要的基础环节。经典著作虽然文字古奥,理义精深,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无疑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异法方宜"是《内经》总结的治疗原则之一,生动地体现了先秦两汉以来朴素辩证法的精华,是古代辩证法在医学实践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异法,即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宜,指地方环境不同,其治各有  相似文献   
38.
《内经》论“神”与先秦诸子同出一源。神字的本义,指北斗的斗柄。从示、从申,“示”的上半截是篆文的“■”,即上字,指天上,下半截“■”三点,指天上的日月星。“申”是十二地支之一,用以代表方位,十二地支作成圆图,申方恰在西南角上。如果北斗星的斗杓在申方的话,它的斗柄则正指在东北  相似文献   
39.
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是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医家运用中国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建构了中医理论体系。“应之道”指导中医学认识和发现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构筑了生理之应、病理之应和天人之应的理论框架;“因之术”积淀为医学家们的主观思维规律,形成“司外揣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0.
先秦儒学与老庄哲学的身心修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初步探讨了先秦儒学“教化”身心修养方法与老庄哲学“自化”身心修养方法的认知基础、运作过程、基本要求和具体修养方法,提出了它们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身心健康调节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