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01篇
  免费   1321篇
  国内免费   744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392篇
口腔科学   1254篇
临床医学   3909篇
内科学   1324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345篇
特种医学   11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441篇
综合类   5351篇
预防医学   1639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1669篇
  61篇
中国医学   1111篇
肿瘤学   1595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649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684篇
  2015年   776篇
  2014年   1155篇
  2013年   1203篇
  2012年   1432篇
  2011年   1637篇
  2010年   1451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172篇
  2006年   1062篇
  2005年   1058篇
  2004年   865篇
  2003年   696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开展用中药外敷、三维牵引、手法整复治疗腰间盘突出症333例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此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3例,对照组297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外敷、三维牵引、手法整复;对照组应用三维牵引、手法整复。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idit分析,u=3.29,P<0.01)。结论应用中药外敷、三维牵引、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在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研究对比膀胱充盈和排空状态下靶区和周边重要器官体积改变以及照射剂量变化。方法临床穿刺细胞学证实的前列腺癌早期(T1~T2NOMO期)病例10例,无严重合并症,行对称6个野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前1.0、0.5 h口服稀释造影剂各400 ml。定位时留置导尿,排空膀胱后仰卧位CT全盆腔定位扫描,然后注入稀释造影剂250~300 ml充盈膀胱,再次CT定位扫描。CT影像上勾画前列腺靶区和周围重要器官轮廓,三维计划设计。分别评估CTV、PTV、直肠、膀胱、股骨头和盆腔小肠体积,CTV、PTV、直肠、膀胱、股骨头、盆腔小肠平均照射剂量,以及50 Gy膀胱、直肠,30 Gy股骨头受照体积和盆腔小肠最大照射剂量,对比不同膀胱充盈状态下各器官结构体积变化以及照射剂量差别。结果与膀胱排空相比膀胱充盈使体积增加了499%,分别为(67±9)、(336±48)ml(P=0.000),CTV、PTV、直肠、股骨头、盆腔小肠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153、0.501、0.929、0.771、0.081)。充盈时膀胱受照剂量仅为排空时的35%,分别为(1501±201)、(4267±216)cGy(P=0.000);盆腔小肠受照剂量下降了75%,分别为(257±223)、(60±25)cGy(P=0.012);CTV、PTV、直肠、股骨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423、0.540、0.123、0.704)。照射50 Gy的膀胱体积因膀胱充盈减少了14%(P=0.001),直肠、股骨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675、1.000),盆腔小肠最大照射剂量仅为排空状态下的10%(P=0.004)。结论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膀胱充盈状态对膀胱体积有影响,与膀胱排空相比膀胱充盈能减少膀胱、盆腔小肠照射剂量,对膀胱、盆腔小肠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在传统的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基础上,随着计算机发展和放疗设备改进而产生的更为先进的放疗技术。相比于3DCRT,IMRT可形成更好的适形于肿瘤的物理剂量分布,从而能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和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近年来,IMRT已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994.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肺和食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肺及食管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44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全组处方剂量58~70 Gy,中位处方剂量66 Cy,24例行常规分割放疗,余20例行后程加速照射,即常规分割照射30~40 Gy/3~4周后再加速照射,3 Gy/次,1次/d,5次/周。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及食管损伤。结果(1)全组患者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98%(33/44),1年总生存率为69%。(2)全组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0例(45%),1级15例(34%),2级7例(16%),3级2例(5%),未见4级;后程加速照射组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似高于常规照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5%,P=0.163)。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剂量学因素包括全肺平均剂量,肺NTCP,肺V_(20)、V_(30)、V_(30)、V_(35)。临床资料中仅GTV体积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平均剂量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3)全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例(2%),1级24例(55%),2级15例(34%),3级4例(9%),未见4级;后程加速照射组2、3级食管炎发生率似高于常规照射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学因素(全肺平均剂量(MLD),肺NTCP,肺V_(20)、V_(25)、V_(30)、V_(35))可以较好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全肺平均剂量是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后程加速照射有可能加重食管的急性期反应,但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副作用和治疗后的美容效果。方法106例患者中,62例常规放疗(CR),46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放疗范围根据肿块大小、部位、腋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应用直线加速器6 MV X线照射,处方剂量50 Gy5周,瘤床追加6~9 MeV电子线10~15 Gy1.0~1.5周。结果CR组复发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2例;3DCRT组复发1例,远处转移4例,死亡2例。两组放疗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组中11例发生了放射性肺炎,3DCRT组无放射性肺炎发生(P<0.01)。放疗后0.5、1.0年美容效果达优良者CR组分别占90%、93%,3DCRT分别占92%、94%(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在近期疗效和美容效果等方面与CR相似,但前者可明显降低放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6.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比较胃癌放疗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DCRT治疗的5例胃癌术后患者,放疗时使用了主动呼吸门控技术,以减少呼吸引起的器官运动。IMRT计划采用7个共面等间距野,仅用于剂量学比较。患者靶区设定的处方剂量为至少95%计划靶体积(PTV)接受45.00 Gy,至少99%PTV接受42.75 Gy。根据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PTV受量和相关正常器官的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与IMRT相比3DCRT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略差,但两者在PTV受量上剂量相似。对左、右肾受15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_(15))而言,3DCRT好于IMRT;从正常肝的平均受量及V_(30)上看,IMRT稍优于优势;在脊髓的受量上两者相似。结论3DCRT技术在主动呼吸门控辅助下,PTV和部分正常器官的受量上可接近或者达到采用相等野数的IMRT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为准确确定肺癌的三维形状及体积,为三维适形放疗提供真实准确的影像信息,为实施精确放疗,笔者进行了CT模拟确定靶区体积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通过一变速电机控制靶区运动速度,模拟靶区随呼吸运动的频率;通过一偏心轮的离心程度模拟肺呼吸时靶区的最大移动幅度。模体内一圆球形及以一正方体靶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疗效及其预后因子。方法接受3DCRT的178例NSCLC中男136例,女42例,中位年龄65岁。放疗剂量2~3 Gy/次,6次/周,总剂量60~75Gy。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用预后指数模型综合评价放疗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期16个月(14~3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4%、39.7%,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疗前体重下降、病理类型、T分期、原发肿瘤最大横径、GTV体积、照射总剂量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体重下降、病理类型、GTV体积和照射总剂量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疗前体重下降、病理类型、GTV体积及照射总剂量是NSCLC患者3DCRT的独立预后因子,预后指数模型比单个因素能更好地反映3DCRT预后。  相似文献   
999.
CT与MRI图像融合在头颈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肿瘤学己逐步从常规外照射向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发展,而肿瘤靶区边界和正常组织轮廓定义的精确与否己成为肿瘤放疗计划优劣的基础和评估的依据。放疗计划系统解剖结构主要取自于CT,但是CT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如果仍简单地采用CT图像来定义靶区轮廓,就可能遗漏部分靶体积,增加了肿瘤复发概率。因此对常用CT和MRI利用图像融合配准技术得到融合图像,探讨两种图像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当中对GTV确定的优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分别评估≥2、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10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平均60(26-74)Gy的3DCRT,其中42例单纯放疗,65例序贯放化疗。记录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RP)和≥3级的放射性肺炎(SRP)。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用SPSS10.0软件包。结果107例共发生放射性肺炎39例,其中2级26例,3级10例,5级3例,SRP标准的13例。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MLD、CMLD、IV20-IV35、CV10、CV15、CV40、CV50及V10-V35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0.047、0.010、0.008、0.014、0.031、0.022、0.016、0.023、0.026、0.048、0.006、0.002、0.027、0.032、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惟一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05)。对S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V20、IV25、IV30、CV5、CV10、V10、V15、V20、V30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V10是惟一S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28)。结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20、CV10分别是预测RP、SRP的剂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