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4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41篇
口腔科学   172篇
临床医学   1016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221篇
特种医学   316篇
外科学   728篇
综合类   866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394篇
药学   290篇
  6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早期脑室置管行颅内压 (ICP)和脑灌注压 (CPP)监护在中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12 5例伤后 2 4h入院无手术指征的中型颅脑损伤 (GCS 9~ 12分 )患者 ,随机分为ICP监护组 :入院后即经恻脑室内穿刺置管行ICP与CPP连续监测 ,根据颅内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照组 :入院后不做ICP监测 ,依据临床观察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进行治疗。结果 颅内压监护组脱水剂剂量、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型颅脑损伤病情极不稳定 ,早期行ICP监护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对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降低死残率 ,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3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术前、术中处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3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条件,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迟发性血肿、手术处理不当、急性脑肿胀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手术处理、缓慢的降低颅内压、控制性低血压、过度换气等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应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颅眶创伤畸形诊断分类选择相应术式予以整复,并通过规范化治疗改善整复疗效。方法:81例创伤性颅眶畸形均经三维cT确诊为颅-眶-颧颌骨折和畸形。将其分为适合于选择手术术式的四类:①颅骨缺损;②眶壁爆裂骨折;③普通眶周骨折;④复杂眶周骨折。结果:①颅骨缺损12例(14.8%),采用自体肋骨或颅骨板移植获得良效;②眶壁爆裂骨折16例(19.7%),手术还纳眶内容、封闭疝孔、恢复眶腔容积和眼球位置;③普通眶周骨折21例(25.8%):以骨缺损形态体积相同的骨组织修复,无骨质缺损者则截骨,使骨折段复位固定;④复杂眶周骨折32例(39.5%):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线将眶-颧-颌复合体复位;眶粉碎者,应用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人工骨眶,手术效果良好。本组所有病例未出现植骨坏死、外露、畸形复发、眶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骨缺损的整复仍以自体骨移植、钛网修复效果较好。眶爆裂骨折晚期畸形以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矫正复视、眼球复位为主。普通眶周骨折:采取截骨、植骨或生物材料植入修复的手术方案。复杂眶周骨折晚期畸形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段,复位颅面骨结构形态。典型的Le Fort型骨折,宜采用Le FortⅠ~Ⅲ型截骨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迟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对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创伤后迟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存活14例,死亡6例,死亡率30%;手术治疗12例,存活10例,死亡2例,死亡率17%。结论及时诊断与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提高脑创伤后迟发性脑梗死的治愈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A 21-year-old man was injured by a tailboard of a truck. He suffered a severe head injury with bilateral depressed skull fractures necessitating surgical decompression. On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the patient showed bending to pain stimuli (Glasgow Coma Score 5). Anisocoria was noticed from the beginning. Initial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measured 3 hours after injury, was 30 mm Hg, and th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 was 70 mm Hg. During surgical elevation of the skull fracture on the right side an unexplainable rise of ICP to values of 100 mm Hg occurred,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 At the same time both pupils were dilated and fixed indicating a lack of cerebral perfusion. Due to immediate trephination of the opposite side, the ICP was lowered to values below 20 mm Hg, and sufficient cerebral perfusion (above 50 mm Hg) was regained. The patient showed a good recovery and was transferred to a rehabilitation center 5 weeks after injury.This case repor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and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adequate therapy in neurosurgical emergencies.  相似文献   
18.
初步分析了11例外伤性截瘫合并耳聋患者,指出外伤性截瘫多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耳聋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长时间或反复使用耳毒性药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作者对此提出了预防耳聋的一些具体措施,可供临床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亚低温在治疗急性颅脑创伤中的疗效和争议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对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有了新认识。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亚低温对实验性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大多数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发现30~33℃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死残率。但美国Clifton教授牵头的9个医学中心合作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仅能显著提高GCS 6~8分、年龄<45岁、伤后6h内达到亚低温水平的病人的治疗效果。最近一项欧州5家医院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兴奋,他们研究证明亚低温对心跳骤停脑缺血缺氧病人有显著治疗保护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关亚低温治疗的争议焦点是亚低温治疗的指征、时间窗和时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