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5篇
  免费   1437篇
  国内免费   1041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177篇
基础医学   1399篇
口腔科学   715篇
临床医学   1102篇
内科学   1381篇
皮肤病学   228篇
神经病学   955篇
特种医学   6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11篇
综合类   377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601篇
眼科学   633篇
药学   1194篇
中国医学   1167篇
肿瘤学   4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1027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1021篇
  2010年   973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980篇
  2006年   897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21.
为探讨IL-1、NO及组织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及广龙昊膏药的治疗效果,将60只大鼠造模并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造模组(B组)、广龙昊膏药组(C组)和奇正止痛膏组(D组),观察其神经根周围局部组织中IL-1、NO及组织胺的含量。结果显示,B组中的IL-1、NO及组织胺较A组显著升高(P〈0.01)。C组、D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1)。表明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中细胞因子IL-1、NO及组织胺明显增加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中的潜在始动或促进因素,而C组能显著降低神经根局部中IL-1、NO及组织胺的含量,说明广龙昊膏药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2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慢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在豚鼠慢性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动物模型上 ,观察应用bFGF 磷酸缓冲液 (2 5 0mg/L)治疗的鼓膜愈合率 ,用组织学检查鼓膜中层厚度 ,并与仅用磷酸缓冲液 (PBS)处理的作对照。结果 :bFGF治疗组鼓膜愈合率明显高于PBS组 (89.3%vs 37.5 % ,P <0 .0 1) ;鼓膜中层厚度bFGF组显著高于PBS组 [(30 5± 37) μmvs (10 2± 2 1) μm ,P <0 .0 1]。结论 :局部应用bFGF有明显促进慢性鼓膜穿孔鼓膜中层厚度及上皮细胞增生 ,促进鼓膜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放射性肝纤维化过程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60Coγ线照射大鼠肝区,通过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仪、宣研究了照后1年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30Gy组在照射后1年内逐渐发生了放射性肝纤维化病变。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肝细胞内糖原颗凿含量进行性减少,间质中胶原纤维含量进行性增加,网状纤维于照射1-3个月呈进行性增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方法 根据Yu Weiming介绍的方法经以简化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阐明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因素对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在30例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中,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2min,安装袖套时间约为4min,肝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2min,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0min,1wk存活率为80%(n=30)。结论 成功复制大鼠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同时,大鼠的质量,术前状态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管理是决定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一种更符合临床的筋膜间室综合征动物模型,以便于基础及临床研究。方法:用宽度和犬小腿肌腹长度相当的袖带包绕小腿,然后充气使实验肢体全长受压、缺血。12只犬随机分为两组,I组:袖带充气至40kPa,压迫8h;Ⅱ组:袖带充气至80kPa,压迫8h。结果:动态监测组织压并对神经、肌肉行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动物肢体胫前筋膜间室内组织压远远超过4.0kPa,神经、肌肉发生不可逆变性、坏死。结论:用充气袖带压迫法建立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 给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后,改为蒸馏水自由饮用10d,如此进行4个循环,每天观察症状。在第1个循环和第4个循环后剖杀小鼠,取出整段结肠行实体显微镜观察及切片组织学研究。结果 所观察的症状、实体显微镜像、组织学病理改变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结论 此模型制作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方法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建立裸鼠的皮下肿瘤,形成“供瘤鼠”。开腹直视下将瘤块种植于裸鼠的肝包膜下建立原位肝癌模型,通过表阿霉素间歇腹腔化疗,建立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用体检、B超、CT、剖腹探查监测肝内瘤块生长情况。用逆转录聚和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耐药基因mdrl-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1)模型建立无手术死亡(0/25),种植成瘤率为88%(22/25),补种3例全部成功,耐药诱导成功率为80%(16/20);(2)诱导组mdrl-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约是对照组的23倍和13倍。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与临床肝癌相似的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诊断和逆转提供了良好的动物平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78和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MCF-7乳腺癌细胞建立裸鼠动物模型,当肿瘤体积在100~200 mm3时,按肿瘤体积大小将裸鼠随机分成溶剂对照组、AG1478组、三苯氧胺(TAM)组、AG1478+TAM组,分别给予空白溶剂、AG1478腹腔注射、TAM灌胃、AG1478腹腔注射和TAM灌胃.同时给药6周,动态观察移植瘤生长,用药结束后2d处死裸鼠,取肿瘤称重、计算肿瘤体积(V=长径×短径2×π/6)、抑瘤率([(V对照组-V实验组)/V对照组]×100%).结果 各组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在治疗前具有均衡性.用药期间,溶剂对照组肿瘤生长最快,AGl478组次之,TAM组肿瘤生长较缓慢,而AGl478+TAM组肿瘤有缩小趋势.用药结束后,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AG1478组30.4%,TAM组62%,AG1478+TAM组8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1478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也可以加强三苯氧胺的抑瘤效果,两者有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