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8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396篇
耳鼻咽喉   208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1587篇
口腔科学   605篇
临床医学   1367篇
内科学   273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458篇
特种医学   1183篇
外科学   10091篇
综合类   4114篇
预防医学   570篇
眼科学   327篇
药学   1347篇
  28篇
中国医学   452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722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616篇
  2016年   735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1546篇
  2013年   1528篇
  2012年   1565篇
  2011年   1737篇
  2010年   1448篇
  2009年   1397篇
  2008年   1250篇
  2007年   1293篇
  2006年   1160篇
  2005年   1045篇
  2004年   901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踝关节3.5mm全螺纹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取出困难的原因。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行踝关节内固定(包括3.5mm全螺纹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取出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人数、性别、年龄,及使用3.5mm全螺纹空心无头加压螺钉的数量、材料、使用部位、留置时间。按照是否发生螺钉取出困难,将患者分为螺钉正常取出组和螺钉取出困难组,对螺钉取出困难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患者共31例,涉及87枚3.5mm全螺纹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均为国内同一厂家生产的TC4钛合金螺钉。螺钉正常取出组26例(77枚螺钉),螺钉取出困难组5例(10枚螺钉),螺钉取出困难发生率为11.49%。螺钉正常取出组男13例、女13例,螺钉取出困难组男2例、女3例;2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80±11.72)岁,(43.60±12.09)岁,t=1.044,P=0.305]。螺钉取出困难组患者的螺钉留置时间比螺钉正常取出组长[(14.78±3.08)个月,(16.10±1.14)个月,t=2.550,P=0.016]。螺钉正常取出组螺钉应用于外踝33枚、内踝39枚、后踝5枚,螺钉取出困难组螺钉应用于外踝1枚、内踝4枚、后踝5枚;2组患者的螺钉应用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螺钉取出困难组中螺钉应用于后踝(50%)和内踝(9.3%)的比例更高。结论:踝关节骨折应用3.5mm全螺纹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后期发生螺钉取出困难的风险较高;螺钉留置时间过长及固定后踝或内踝骨折更易发生螺钉取出困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患者的病例资料。37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8例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PFLP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一般指标。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PFLP组[(8.05±1.75)cm,(15.05±6.36)cm,t=15.254,P=0.000;(124.50±8.50)mL,(315.50±6.50)mL,t=76.652,P=0.000],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P组[(53.50±5.50)min,(74.50±7.60)min,t=27.652,P=0.000;(38.50±1.85)d,(64.50±3.35)d,t=30.746,P=0.000;(11.24±1.22)周,(14.06±1.53)周,t=1.620,P=0.026]。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6.352,P=0.109);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214,P=0.038);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36,P=0.016);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2组的升高趋势一致[(67.45±4.30)分,(80.35±3.00)分,(88.65±4.20)分,F=4.251,P=0.041;(56.26±2.40)分,(68.25±4.60)分,(78.37±3.30)分,F=7.528,P=0.012];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FNA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PFLP组(t=1.763,P=0.031;t=1.635,P=0.035;t=1.586,P=0.046)。结论:PFNA内固定与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均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患者术后可以较早开始负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切口锁定钢板组(A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为(50.6±12.9)岁。双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B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为(53.5±13.0)岁。单切口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组(C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为(48.1±12.2)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随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6.7±16.4)、(101.9±16.5)min]和术中出血量[(237.8±47.5)、(253.6±46.6)mL]显著少于B组患者[(114.9±20.1)min、(290.1±60.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6.9±1.6)、(6.6±1.7)个月]显著短于A组患者[(8.4±1.9)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91.7°±16.7°、90.9°±14.4°)显著大于A组患者(78.8°±14.4°),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7.8%(14/18)、73.7%(14/19)]显著高于A组患者[57.1%(1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外侧应用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固定坚强、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兼具单切口锁定钢板和双切口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优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经前方入路微创内固定技术(MIPO)治疗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骨科采用LCP经前方入路MIPO治疗的12例闭合性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38岁,平均21.8岁。按AO/OTA骨折分型:12-A1.2型5例,12-A1.3型2例,12-B1.2型2例,12-B1.3型2例,12-C1.1型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43~130 min,平均6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280 mL,平均139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患者术后获10~21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20周,平均15.8周。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31~35分,平均34.5分;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为90~100分,平均99分。结论采用LCP经前方入路MIPO治疗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具有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肱骨微创内固定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集1名正常成人L3~5的CT扫描数据,经有限元软件建立正常腰椎L3~5模型(正常模型)、L4、5椎弓根钉内固定模型(PSF),以及L4、5全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模型(PSF+PLIF)。比较3个模型在模拟人体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时L3、4椎间盘膨出与内陷最大值,以及各方向L3、4纤维环应力峰值。结果 PSF+PLIF模型与PSF模型L3、4椎间盘膨出、内陷最大值较正常模型明显增大,且PSF+PLIF模型较PSF模型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SF+PLIF模型与PSF模型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时L3、4的纤维环应力峰值增幅明显大于Model模型,且PSF+PLIF模型增幅大于PSF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引起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改变是加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长期吸烟的股骨干骨折患者戒烟与否与发生骨不连之间的联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就诊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病例资料。纳入标准为采用髓内钉治疗的男性单侧股骨干骨折、吸烟者的吸烟史≥5年;排除标准为开放性骨折、长期卧床、严重骨质疏松症、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感染性骨不连。根据患者吸烟、戒烟情况,将受伤前无吸烟史的患者纳入为非吸烟组、受伤后戒烟的患者纳入为戒烟组、受伤后未戒烟的患者纳入为未戒烟组。记录3组患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进行卡方检验,了解3组患者骨不连发生情况的差异;并对骨折达到临床愈合的中位时间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估及比较。 结果非吸烟组有12.5%(4例)、戒烟组有20.4%(11例)、未戒烟组有52.9%(9例)出现骨不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5,P<0.05),成对比较提示未戒烟组的骨不连发生情况明显高于非吸烟组(χ2=9.315,P<0.0167)、及戒烟组(χ2=6.779,P<0.0167)。3组患者骨折达到骨折临床愈合的中位时间估计值分别为15.1周[95%置信区间(14.9,15.3)周]、22.0周[95%置信区间(21.7,22.4)周]和51.1周,3组患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长期吸烟的股骨干骨折患者伤后及时戒烟能减少骨不连发生,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未吸烟患者稍有延长。  相似文献   
997.
《The surgeon》2020,18(1):37-43
BackgroundThe optimal timing of fracture fixation following spinal injury is controversial. Many spinal fractures occur as part of polytrauma requiring a complex management strategy. Whilst the decision to stabilize unstable spinal column injuries is without debate, the duration between injury and definitive fixation can impact o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ystemically summarize and compare the complication profile of early vs late stabilization of spinal injuries, in an attempt to unveil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protocol for traumatic spinal fractures.MethodsA comprehensive search strategy was performed on the PubMed, Cochrane, and Google Scholar databases using key words. The search strategy provided 1120 results. Forty-six articles were reviewed for full-text. Reference lists were analysed for potential additional texts.ResultsSixteen articl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included for systematic review. Studies were controversial and the overall result was inconclusive. Several studies favour early stabilisation to reduce post-surgical complication rates, especially in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Injury Severity Scale (ISS) scores. However, this is challenged by a small number of studies reporting a higher mortality rate in the early-stabilisation cohort.ConclusionDue to limited studies and a small overall cohort, the authors would cautiously recommend the early surgical fixation of unstable spine fractures in the stable trauma patient. For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 the discordance among literature warrants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骶骨固定术7年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术式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23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手术前后POP-Q的Ba、Bp、C、D位点等各指示点及生存质量和性生活状态评分的变化,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情况。 结果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有效方式,其治愈率为98.74%;Ba、Bp、C、D位点,以及PFDI-20和PISQ-12问卷均有明显改善,术后生存质量及性生活状态改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5.55%,其中便秘发生率最高(约5.04%),其次为疼痛3.78%,网片暴露、新发尿失禁、骶前出血、尿潴留的发生率均1.26%;复发、严重感染发生率0.84%,性生活障碍、输尿管折叠梗阻、尿道损伤发生率0.42%;所有并发症均经相应处理治愈。 结论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有效方式,效果满意,但需重视手术网片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并发症的合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6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23例采用单切口入路(观察组),23例采用双切口入路(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骨折愈合、并发症情况,采取Johner-wruh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8个月,平均(14.72±2.6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畸形愈合,下肢力线均得到很好纠正,膝关节、踝关节、距下关节运动范围好,无痛,步态正常。Johner-wruhs评分均达到优良。结论单切口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可靠,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