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4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191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867篇
口腔科学   176篇
临床医学   664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15篇
特种医学   625篇
外科学   2729篇
综合类   1267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371篇
药学   380篇
  9篇
中国医学   332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李保华 《河北医学》2014,(4):584-587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对所选患者使用后路开窗减压与在伤椎及正常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后突角( Cobb’ s角)并定期做好对椎体高度变化的记录。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患者的伤椎骨愈合时间在4个月左右,术后2周椎体高度为正常高度的(93.82±4.03)%与术前的(55.23±3.51)%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t=4.304,P<0.05),且经观察,术后6个月,其高度无丢失,Cobb’s角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t=3.901,P<0.05),Oswestry 评分明显减少、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有明显提高(t=6.503,X2=21.037,P<0.05)。结论: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椎动脉与相邻颈椎(C)钩突及上关节突的关系,对钩突增生影响椎动脉的程度进行初步判定.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行颈CTA检查的患者61例.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分别对左、右侧椎动脉行多平面重组,在冠状面观察钩突与相邻椎动脉的关系,通过旋转重组后图像的角度得到上关节突的矢状面图像并观察上关节突与邻近推动脉的关系.C3~C7处冠状面测量钩突突向椎动脉最外点到颈椎中线的距离(L)、钩突所在稚体中份宽度一半(M),并计算L/M值.依据椎动脉移位情况将C3~C6处钩突增生程度分为Ⅲ度,Ⅰ度:椎动脉无移位;Ⅱ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Ⅲ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结果:(1)所观察的610处钩突中,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有68处(11.1%,68/610),以C6钩突最为多见(48.5%,33/68),C3钩突最为少见(4.4%,3/68).上关节突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共41处(6.7%,41/610),以C4、C5上关节突多见(92.7%,33/41),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多于因上关节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的影响(x2=12,P<0.01).(2)除C3之外,C4~C7左右侧L/M值无差别.(3)右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40处,L/M值为0.996±0.104;Ⅱ度共13处,L/M值为1.084±0.080;Ⅲ度共11处,L/M值为1.252±0.124.左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30处,L/M值为0.980±0.060;Ⅱ度11处,L/M值为1.044±0.056;Ⅲ度15处,L/M值为1.200±0.060,3种程度的增生左右侧钩突个数均无差别.结论:颈部CTA检查可以准确地判定椎动脉与周围骨质结构的关系,钩突增生较关节突增生更易影响椎动脉.L/M的计算可用于判定钩突增生对相邻椎动脉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肘后劈开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其术后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兴国县人民医院采用肘后劈开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8例,按照AO/ASIF分类:C1 3例,C2 9例,C3 16例,所有患者经后路正中劈开三角肌入路,同时使用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4)个月,1例骨折端骨质吸收、内固定松动后行肘关节融合固定。3例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1例深部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开放冲洗未获得愈合,待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时进一步清创后愈合,未再渗液。4例尺神经牵拉损伤,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恢复。根Cassebaum法评分,优6例,良11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654%。结论肘后劈开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可以充分显露术野,有利于手术操作、使骨折更易于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稳定,为肘关节早期锻炼提供了条件,但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汤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临床分析,对照组46例,于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后给予迪巧和维生素D进行口服,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健骨汤(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淫羊藿等)进行治疗,6个月后进行骨密度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骨密度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可明显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有效缓解骨折所导致的胸腰部疼痛、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后外侧融合术的PLF组、经后路椎体融合术的PLIF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②手术后,二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低于手术前,椎间隙高度高于手术前,且PLIF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低于PL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PLF组;③术后3,6,9,12个月时,PLIF组的ODI评分均低于PLF组。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并取得与后外侧融合术(PLF)相当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PVP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4~24个月随访,32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缓解,有效率为94.7%。结论:该方法疗效确切,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技术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侵占率及Cobb角变化,评估椎管减压及复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8h,平均出血量900ml,术中无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后1周支具保护下坐起或离床活动,并行早期康复训练,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患者除1例植骨融合欠佳外,其余随访患者植骨均顺利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SIA分级为A级患者外,其他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特点,探讨导致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障碍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首次矫形术的142例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肺功能检查情况,确定导致肺功能障碍的临床因素。结果男性患者重度侧弯较多,cobb角较大;随年龄增长,侧弯患者气道阻力呈增加趋势;肺功能异常与患者体质量、cobb角和顶椎位置有关,而与侧弯方向及是否伴有后凸无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不断加重,且存在由单纯限制性通气障碍向伴随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混合性通气障碍变化;肺功能损害的程度与侧弯的程度正相关;侧弯顶椎位于胸椎者,更倾向于伴随有肺功能障碍。严重肺功能损害的患者,体质量发育受到影响,给围术期的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双束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采 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行双束PCL重建且随访超过1年的PCL损伤患者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9~54岁,平均25岁。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53.4±2.1) 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分级C级7例,D级10例;后抽屉试验阳性17例。术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胫骨 后方倒打隧道钻具系统制作限深骨隧道。随访时行膝关节X线摄片和螺旋CT检查,观察嵌入骨栓的位置和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分 级及后抽屉试验,比较与术前的稳定性差异。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8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93.5±1.7)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IKDC分级A级15例、B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后抽屉试验阴性15例,弱阳性2例。术后 12周X线片和螺旋CT示嵌入骨栓的位置满意,愈合良好。结论 胫骨后方倒打隧道钻具系统可以准确制作限深骨隧道,创伤小,使用这种钻具系统的PCL重建术近 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雌雄不拘,体重29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SNT组,n=6).术后持续观察SNT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d时取L5节段脊髓组织,分别进行iba-1(标记小胶质细胞)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计数.结果 S组无一只大鼠发生自噬,SNT组术后2d开始陆续发生自噬,最高自噬评分9~11分.与S组比较,SNT组手术侧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结论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