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3篇
  免费   2845篇
  国内免费   1411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312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105篇
口腔科学   101篇
临床医学   6634篇
内科学   4484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7227篇
特种医学   853篇
外科学   2169篇
综合类   531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524篇
眼科学   395篇
药学   2704篇
  34篇
中国医学   2146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683篇
  2022年   1091篇
  2021年   1853篇
  2020年   1659篇
  2019年   1507篇
  2018年   1570篇
  2017年   1467篇
  2016年   1484篇
  2015年   1364篇
  2014年   2670篇
  2013年   2924篇
  2012年   2121篇
  2011年   2116篇
  2010年   1690篇
  2009年   1484篇
  2008年   1370篇
  2007年   1348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940篇
  2004年   759篇
  2003年   652篇
  2002年   624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翟志永  安晶  孙淼  冯娟 《中国康复》2015,30(1):14-1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56例SI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及6个月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Barthel指数(BI)的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时,2组MMSE、MoCA及BI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2组患者的MMSE、MoCA、Bl指数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有明显的远期疗效,且明显优于多奈哌齐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尿蛋白试纸条定性与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尿蛋白试纸条定性的结果解读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住院,同时检测了尿蛋白试纸条定性和ACR的946例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蛋白试纸条定性采用基于溴酚蓝反应的自动干化学法。尿清蛋白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肌酐浓度采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ACR≥30 mg/g作为蛋白尿的诊断标准,评估尿蛋白试纸条定性分析对于蛋白尿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尿蛋白试纸条定性与ACR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8,P0.01。尿蛋白试纸条阴性的患者88.5%为正常蛋白尿(ACR30 mg/g)。尿蛋白试纸条微量的患者61.2%为正常蛋白尿,而38.8%为轻度或重度蛋白尿(ACR≥30 mg/g)。尿蛋白试纸条1+的患者87.1%为轻度或重度蛋白尿。尿蛋白试纸条≥2+的患者99.2%为轻度和重度蛋白尿。结论尿蛋白试纸条定性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诸多临床研究表明,当糖尿病患者伴发心脏病时,其死亡率、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改变尚存争议,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 ATP敏感钾通道( KATP通道)作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临床现象的原因。文章总结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进展:① KATP通道构造、分布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② KATP通道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③糖尿病状态下胰岛素、高血糖和异常代谢产物是如何通过影响KATP通道的表达和活性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④ KATP通道阻滞剂(磺胺类降糖药)和KATP通道开放剂的研发进展。提出mitoKATP通道的相关机制研究应该是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相关药物研发应该更加注重高选择性以及对血糖控制和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兼顾。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病因不明(UE)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94例,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采用CISS分型方法对每位患者进行亚型判定,通过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UE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穿支动脉(PAD)型在人口学特征、病史、危险因素、血液检查方面的差异。结果:UE型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吸烟比例及发病年龄高于PAD型(P0.05),与LAA型无显著差异。UE型合并心脏病者比例高于其它2组(P0.05)。UE型饮酒比例高于LAA型(P0.05)。UE型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TC)低于PAD型(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LAA型(P0.01),其余指标则三者间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病史、饮酒史、年龄与UE型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属于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病史、饮酒及年龄因素与UE型卒中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IH)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54例,对发生GIH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54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44例(6.73%)。并发GIH患者的平均年龄、大面积梗死比例、既往卒中史比例、抗凝药物使用比例高于无GI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H在脑梗死中是常见且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其预防及治疗需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9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数字消去试验、线段删除试验、画钟表试验进行单侧空间忽略程度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单侧空间忽略程度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其改善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河南省部分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驻马店、平顶山等地住院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无效的脑卒中患者2568例,记录并分析引起病情加重的各项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62.62%)、2次发病(52.80%)、感染(49.37%)、无可靠医疗保障(39.29%),其次为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脏器衰竭、内环境紊乱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等等。90.8%的患者危险因素2个,平均(3.4±1.2)个。结论:河南地区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者多合并2个或更多危险因素,高血压、感染、2次发病、无可靠医疗保障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AION的患者68例(7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GF组。2组均给予AION基础治疗,NGF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鼠NGF肌肉注射治疗,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力、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改善情况,及对视乳头周围神经纤维厚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NGF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视野平均偏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NGF组视力提高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GF组P100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均增加,高于正常值(98.25±8.49)μm(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厚度减小,NGF组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低于正常值(98.25±8.49)μm(均P0.05)。结论:鼠NGF治疗AION有效,对视力、视野的改善,视觉诱发电位的恢复及减轻视乳头周围神经纤维的萎缩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分析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口咽部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求脑卒中并发OSA的康复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病程1个月之内的脑卒中患者39例,排除发病前已确诊OSA的患者,入组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口咽部核MRI检查及各项功能评估,将并发与不并发OSA患者的咽部MRI测量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咽部测量指标与患者的功能评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①并发OSA的脑卒中患者腭后距离、舌后距离较不并发OSA者偏小、软腭长度较不并发OSA者偏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0.003/0.019)。②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腭后距离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正相关、与改良Rankin分级呈负相关;舌后距离与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分级呈负相关,与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口咽部形态学变化(腭后距离及舌后距离偏小)与患者的功能评估间有一定相关性,所以改善脑卒中后OSA患者口咽部形态学的变化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相关的中医药研究不断,本文通过查阅古籍,阅读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百余篇,将主要治疗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在治疗上,经验传承加理论创新,多有不错的疗效;在研究中,引入了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科研质量。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研究结果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较低,在将来的临床研究中需要更严谨的设计及规范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