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1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354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211篇
妇产科学   167篇
基础医学   4763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591篇
内科学   1589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409篇
特种医学   306篇
外科学   1575篇
综合类   2461篇
预防医学   722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4257篇
中国医学   536篇
肿瘤学   35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1052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792篇
  2003年   766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608篇
  2000年   579篇
  1999年   579篇
  1998年   586篇
  1997年   566篇
  1996年   554篇
  1995年   543篇
  1994年   521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481篇
  1991年   473篇
  1990年   384篇
  1989年   329篇
  1988年   368篇
  1987年   314篇
  1986年   265篇
  1985年   286篇
  1984年   257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217篇
  1981年   154篇
  1980年   146篇
  1979年   134篇
  1978年   95篇
  1977年   85篇
  1976年   61篇
  1975年   69篇
  1974年   72篇
  1973年   9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颈部异位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测量17只同种异体移植及6只同系移植心脏测量左室内径、心肌厚度、左室重量和心功能等。6只同系移植大鼠和9只同种异体移植大鼠,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3、5天,采用高频超声对上述指标进行测量,第五天测量完毕后处死并做病理检查。另8只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3天各测量一次,第3天测量完毕后处死做病理学检查,超声指标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①同种异体移植术后,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左室心肌厚度和左室重量逐渐增加,左室内径减小,射血分数无显著性改变;②术后第3天,组织学检查表明已有排斥反应发生,超声检查显示室壁厚度与左室重量明显增加,而常规心脏触诊未能及时发现排斥反应;③随着组织学分级加重显示的排斥,左室心肌厚度与左室重量有显著的增加。结论: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为超声评价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准确指标。高频超声为心脏移植实验研究评价排斥反应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观察方法,为临床上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的超声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全脑缺血后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表达并对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 IA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TH及DβH呈阴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 d,3 d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TH及DβH表达阴性。5 d后神经元TH及DβH呈阳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NE、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HT分别为对照组的232.5%、347.3%、336.1%和210.1%,1 d后开始回落,3 d已明显低于对照组,5 d后又有回升并接近对照组;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HVA、5-H IAA含量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上升,1 d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至3 d回落,5 d接近对照组。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及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比较MSCs在两种材料支架表面的黏附数量和形态;同时以0.5、1.0、2.0、3.0和4.0×106/ml浓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BCP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可黏附MSCs数量。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大鼠MSCs黏附于多孔BCP陶瓷上的细胞数(88.00±6.58)明显高于HA陶瓷组(39.00±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接种浓度为2.0×106/ml时,单位体积的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黏附MSCs数量为1.28×107个/cm3,为细胞适宜接种浓度。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细胞浓度为2.0×106/ml时与多孔BCP陶瓷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64.
低剂量他克莫司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损伤组(30只)和FK506治疗组(3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T10脊髓,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术。FK506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致伤后30min、6h、24h、48h、72h取伤段脊髓组织行病理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伤后1、3、7、14、21d行脊髓功能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结果:伤后3、7、14、21d,FK506治疗组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时间点FK506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出血坏死较损伤组轻;伤后6、24、48、72h神经细胞凋亡FK506治疗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他克莫司(0.3mg/kg)治疗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5.
碘和甲状腺球蛋白诱导大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碘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EAT)的关系。方法 用碘和甲状腺球蛋白 (TG)诱导SD大鼠建立甲状腺炎模型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正常对照组 (NC组 ) ;少量碘组 (LI组 ) :饮 5 0 0 μg/L碘化钠水 ;大量碘组 (HI组 ) :饮 5 0 0mg/L碘化钠水 ;TG组 :于实验第 15天大鼠接受皮内多点注射完全福氏佐剂乳化的TG各 10 0 μg作为初次免疫 ,2周后以不完全福氏佐剂乳化的TG加强免疫 ,以后每周加强免疫 1次至第 6周末实验结束 ;TG HI组 :TG及HI给药方法同上。至第 6周末实验结束处死所有动物 ,用放免法检测血清TG抗体 (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效价 ,并于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TG HI组、HI组及TG组甲状腺滤泡破坏及淋巴细胞浸润均较明显 ,TG HI组及HI组与NC组比较 ,P<0 .0 5 ,TG组与NC组比较有增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3组TGAb、TPOAb均明显高于NC组及LI组 (P<0 .0 1;仅HI组TPOAbP<0 .0 5 )。各组TGAb及TPOAb水平与甲状腺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 (r =0 .9,P<0 .0 5 )。结论 高碘可诱发SD鼠EAT发生 ,TG与高碘结合诱导SD大鼠EAT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局部组织结构所起的作用,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大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模型。并观察了模型制备后原发性病变与继发性局部病变以及胰腺病理的变化。大体病理所见:同一时段的模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胰腺水肿或出血坏死和胰周水肿或出血坏死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镜下病理所见:同一时段的模型中,除了6h间质出血和脂肪坏死各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例外情况的病理所见:2例轻度胰腺水肿或出血与腹膜后间隙广泛浸润:3例重度胰腺水肿或出血坏死与腹膜后局限浸润:5例出血坏死组脾门区病变严重。结果提示,在实验模型制备条件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原发性病变越严重,继发性的局部病变也越严重。局部病变表现的差异,可能与局部组织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8.
Whole-cell patch-clamp recordings (WCR) were made from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SPN) in neonate rat spinal cord slices. SPN were identified histologically by filling them with the fluorescent dye Lucifer Yellow contained within the patch pipette solution. Current clamp recordings were obtained from SPN with a potassium based pipette solution. The cells exhibited many of the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of SPN seen previously with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in both the rat and the cat. However, we found an order of magnitude increase in both cell input resistance (950 MΩ) and time constant (118 ms) over those seen with conventional recordings. We believe these values approximate better the situation in intact cells, and will have a vital bearing upon how SPN integrate inputs. We conclude that WCR in spinal cord slices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investigating the cellular properties of SPN.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2-乙氧基乙醇(2-Ethoxythanol,EE)急性染毒对SD大鼠血清和睾丸某些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探讨EE致睾丸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EE800、1600和3200mg/kg组4组,每组24只。采取一次性灌胃染毒。于灌胃后12、24、48和72h,将各组动物随机处死6只,留取动物血液、睾丸,制备血清和睾丸匀浆,测定血清和睾丸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血清铜蓝蛋白(CP)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睾/体比明显下降(P<0.05),睾丸匀浆LPO水平和血清CP活性增高。染毒12、24h,血清CAT、睾丸匀浆CAT和SOD活性增高,而染毒48、72h后,血清CAT、睾丸匀浆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EE各染毒组血清LPO水平和SOD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 推测EE毒作用的靶器官可能是睾丸,睾丸抗氧化功能的改变是EE致睾丸毒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应激对下丘脑室旁核中Fos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应激性溃疡发病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冷束缚应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应激前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Fos的表达。结果:应激后室旁核Fos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t=26.7,P<0.001)。结论:室旁核可能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