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64篇
  4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静脉单次泵注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腰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断脐后2 min,D1、D2、D3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6、0.8、1.0μg/kg静脉泵入,时间设定为10 min,C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及探查清理腹腔(T2)时产妇的SBP、DBP、HR、Ramsay评分及牵拉痛情况。结果 T0、T1时四组患者牵拉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C组和D1组牵拉反应分级明显高于D2组和D3组(P0.05)。T1、T2时D2组和D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D1组与C组(P0.05)。T1时D3组SBP、DBP明显高于其它三组,HR明显慢于其它三组(P0.05)。T2时C组和D1组SBP、DBP明显高于D2组和D3组,HR明显快于D2组和D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有效抑制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且对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疗效评估者与患者对治疗不知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治疗,而治疗组仅采取单纯麦肯基疗法治疗。分别评估治疗前、1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患者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而对照组为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2.5%)要远高于对照组(6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和3个疗程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相对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后期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BACKGROUND: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PIPJ) contracture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treat regardless of etiology. Although numerous interventions have been recommended, published results are mediocre at best.

OBJECTIVE: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ir experience and results of using a modification of pins and rubber band traction (PRBT) – applying a dynamic extension apparatus to a contracted PIPJ using the constant traction force in a stretched rubber (elastic) band.

METHO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is method wa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technique itself is described, and clinical photographs illustrate the method.

RESULTS:

Mean PIPJ flexion contracture before PRBT was 82° (range 60° to 110°). The full correction of eight contracted PIPJs in seven patients was achieved, in a mean of 17.8 days (range 14 to 31 days). At one month postremoval of PRBT, the mean PIPJ flexion contracture was 22.8° (range 0° to 46°).

DISCUSSION:

The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described methods of PIPJ contracture correction, whether surgical or splinting; the latter may be static, dynamic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results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studie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described.

CONCLUSION:

The present method is a powerful and effective simplification of a previously described method of correcting PIPJ contractures. This technique is simple, ‘low-tech’ and can be applied under local anesthetic; the authors believe it offers a useful adjunct to surgical release.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锁37例.56例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类标准(ASIA)[1]:A型5例,B型21例,C型23例,D型7例.所有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减压Cage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损伤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中,53例获得完全复位,成功率88.33%,7例达到90%复位,复位效果尚满意.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大血管、食管意外损伤;5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予以激素、雾化治疗后逐渐恢复;2例ASIA A级患者于术后15、19 d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余58例患者均获得18 ~ 3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按ASIA分型,3例A型治疗前后无变化;B型21例,转为C型13例、D型5例;C型23例,转为D型13例,E型8例;D型7例,均转为E型.结论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项可行的管理困难气道的方法。操作者时常因寻找声门困难而插管受阻是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舌牵引对于伴有困难气道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伴有困难气道需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n =20)。实验组患者行舌牵引下纤支镜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仅单独行纤支镜气管插管。观察记录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及术后1 d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总插管成功率更高,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实验组患者术后1 d咽喉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证实对伴有困难气道的患者舌牵引辅助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项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3于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PDR合并局部TRD(无牵拉性视网膜裂孔)患者32例3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观察系统进行分组,试验组16例19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手术,对照组16例19眼采用传统显微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硅油注入情况。术后至少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眼,硅油注入1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4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6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2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5眼。对照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硅油注入5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6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5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3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4.8min vs 41.2±5.1min,P=0.020)。

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眩晕量表评估的变化,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组(综合组)和牵引对照组(牵引组)。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后检查TCD并进行眩晕量表的评估,观察脑电仿生刺激配合牵引治疗对VBIV患者血流速度及患者症状与功能状况的影响。结果综合组显效率为63.3%,牵引组显效率为7.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综合组与牵引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颅内血流峰速均有明显提高(P〈0.05),综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VBIV可改善该类型颈椎病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度,临床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骨盆前后环不稳定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2例Tile C型骨盆前、后环不稳定患者均急诊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病情平稳后行前、后路重建钢板联合骶髂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6~31个月。疗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评定:优18例,良2例,差2例。结论先早期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二期行手术内固定,手术安全、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及负重,是治疗骨盆前后环不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