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1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255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1020篇
口腔科学   1449篇
临床医学   714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1219篇
外科学   3195篇
综合类   812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89篇
  3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张海灵 《中国临床康复》2014,(33):5384-5388
背景: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治疗上以移植物植入重建交叉韧带为主。目的:总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功能、结构,力学特点,及其缺损后人工韧带重建研究的进展,为人工韧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人工合成材料;膝交叉韧带,韧带修复,运动,韧带重建。选择的文献内容与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膝关节韧带损伤相关领域的文章,共引用25篇文献,重点讨论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性能,及其生物材料的种类。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作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快速。目前国内外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供选择的移植物有自体组织替代物、同种异体韧带、生物组织工程韧带以及人工韧带等。人工合成材料与组织工程韧带近几年研究较多,生物型人工韧带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基因学和细胞学在韧带中的运用,为未来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背景:对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年轻且运动水平较高的患者易出现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修复损伤韧带以及肌肉肌腱转位加强等传统重建方法会遗留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松弛的情况。目的:探讨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47例采取修复重建方法治疗,在解剖修复内侧副韧带基础上游离移植自体半腱肌腱、骨-髌韧带-骨、腘绳肌腱重建内侧副韧带浅层。结果与结论:最终3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个月。37例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最终随访评分、外翻应力位X射线片内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宽的距离均较重建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按临床疗效评分为重建后优12例,良18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1%。结果证实,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良好,骨-髌韧带-骨及腘绳肌腱均是可供选择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993.
背景:研究发现人来源的骨髓细胞外基质能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并保持干细胞的特性。目的:初步观察人骨髓来源的细胞外基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影响。方法:分离人正常牙周膜细胞及颌骨骨髓细胞,制备骨髓细胞外基质膜片。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纯化人牙周膜干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取P2代人牙周膜干细胞与骨髓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共同培养,以普通培养基对照,采用CCK8法及细胞周期流式技术检测人骨髓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人牙周膜干细胞较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且细胞符合其生物学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建立起的骨髓细胞外基质能够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扩增干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中,末端缝合的最终拉力强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增加固定强度,应从改进缝合材料强度和增加缝线数目着手,但缝合针数过多,裸露线头太多,影响腱骨愈合。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韧带末端采用双锁边缝合固定的最少的必要缝合针数,以减少缝线裸露。
  方法:①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将12条带髌骨的髌韧带标本分为2组,对其末端分别采用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3针、5针,缝合材料为强生肌腱缝线,对样本分别进行拉伸力学检测以比较强度,探讨最佳的缝合针数和方法。②临床应用:根据体外实验结果,将改良的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临床应用于125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其中采用3针固定62例,采用5针固定63例。
  结果与结论:双锁边缝合法缝合3针,缝合点固定强度达到100 N以上,5针固定强度达到110 N,两者的固定强度差别不大,但均超过缝线材料的破坏强度;且将第1针贯穿韧带缝合,不降低固定强度。125例平均随访6.4个月,无论3针固定还是5针固定均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满意率达99%,未见早期或晚期缝线断裂松脱。提示:双锁边缝合法缝合3针能达到满意的固定强度,固定可靠且能减少缝线裸露;第1针贯穿韧带,可减少缝线裸露但不降低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995.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
  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 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8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康复处于中等水平。康复完成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文化程度、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增强自我效能和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针对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进分为A组(颈后路手术组)、B组(颈前路手术组)、C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进行临床研究。研究三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后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及改善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为15.0%,显著低于B组(18.3%)和C组(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是其中以颈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对80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的注意事项。结果80例手术全部取得了成功,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熟练掌握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患者术后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9.
Background: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affects various cellular functions.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hyperglycemia on PDLSCs is unclear.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yperglycemia affects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using human PDLSCs and high‐glucose medium as a model of DM. Methods: PDLSCs were obtained from healthy adult human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Cell proliferation,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culturing PDLSCs in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four different glucose concentrations representative of control patients (5.5 mM), patients with postprandial or controlled DM (8.0 mM), and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DM (12.0 and 24.0 mM). The molecular effects of hyperglycemia on PDLSC physiology were examined with a focus on the nuclear factor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The involvement of NF‐κB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specific NF‐κB inhibitor in PDLSCs under hyperglycemic conditions. Results: High glucose levels inhibited PDLSC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to osteoblasts but induced NF‐κB activation and subsequent interleukin (IL)‐6 and IL‐8 expression. Treatment with an NF‐κB inhibitor rescued the defects i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inhibited the IL‐6 expression caused by the high‐glucose environme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hyperglycemia inhibits human PDLSC proliferation and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降温方法和不同冷冻保护液的深冷冻保存技术,对人离体牙牙周膜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第一或第二前磨牙25颗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使用含海藻糖或不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分别应用程序降温或快速降温至-196℃,冷冻保存一周;一组新鲜拔除牙齿为对照组。分别刮取牙根面中1/3的牙周膜组织,消化法收集细胞,台盼蓝染色,高倍镜下计数活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不同降温方法不同冷冻保护液深冷冻保存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膜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中,使用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程序降温的方法牙周膜细胞存活率最高。结论:应用深冷冻技术保存牙齿,牙周膜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变化,其中使用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程序降温的方法对牙周膜细胞的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