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5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46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89篇
中国医学   791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1 毫秒
91.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建立当归提取物混合物中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定量模型,并用于优化当归提取物混合工艺。方法以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含量为真实值,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含量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混合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所建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99.33%,交互验证误差均方根(RMSECV)为0.195,验证集平均预测回收率为98.53%,所建立的当归提取物测定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当归提取物混合物不同部位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含量测定的RSD值分别为1.88%、1.15%、2.71%,均小于5.0%,当归提取物的混合工艺为:混合转速5 r·min^-1,混合时间25 min。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当归提取物混合工艺过程中产品的检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92.
93.
Cordyceps sinensis is a fungus that has been used for over 2,000 years in China as a treatment for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a hypothesis that any efficacy of C. sinensis as an anti-infective therapeutic would be related to a role as an activator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first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C. sinensis to activate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macrophages in vitro and induce protective responses against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in vivo, and second to characterize a method of action. We found that C. sinensis activates murine macrophages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FN-γ synergizes with C. sinensis to amplify this response. Bacterial endotoxin contamination was ruled out as a potential artefact. The evidenc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supports a hypothesis that C. sinensis activates macrophages by engaging Toll-like receptors and inducin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s characteristic of inflammatory stimuli.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提取当归多糖动员的正常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将其注入小鼠酒精性损伤的肝,观察经当归多糖动员的造血干细胞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结果:注射当归多糖动员出的造血干细胞后,小鼠酒精损伤的肝组织在48 h左右,肝细胞得到明显修复,肝小叶的正常结构增多,小鼠生存期延长.结论:当归多糖可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并向外周动员;当归多糖动员至外周的造血干细胞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治疗作用;同系异体之间干细胞可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ASP)对小鼠造血干细胞(HSC)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SP调控HSC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ASP干预对照组和ASP干预衰老组,衰老组采用X线全身均匀照射,建立小鼠HSC衰老模型;ASP干预衰老组在照射期间给予ASP灌胃;对照组和ASP干预对照组分别给予NS和ASP灌胃。免疫磁珠分离HSC,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和混合集落培养(CFU-Mix)观察HSC生物学特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16、P21、CDK2、CDK6、CyclinD及CyclinE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X线能显著增加衰老对照组HSC SA-β-Gal染色阳性率、G1期比例及P16、P21表达;降低CFU-Mix、S期比例及CDK6、CyclinD和CyclinE表达。与衰老组比较,ASP能显著抑制衰老HSC SA-β-Gal染色阳性率、G1期比例及P16和P21表达的增加;抑制S期比例、CFU-Mix、CDK6、CyclinD及CyclinE表达的减少;而对CDK2表达无影响。结论 ASP可能通过调节P16、P21、CDK6、CyclinD及CyclinE表达延缓小鼠HSC衰老。  相似文献   
96.
安徽省中华按蚊地区疟疾传播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因素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及疟疾发病情况,选择近年来疟疾发病率较高的怀远县褚集镇、固镇县新马桥镇、墉桥区大店镇、蒙城县立仓镇和涡阳县龙山镇作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居民疟疾发病情况,疟疾症状及防蚊措施情况,蚊虫密度及叮人率等相关因素。结果调查15个行政村,5 987户,24 433人,有纱门、纱窗690户,蚊帐6 727顶,蚊帐拥有率27.53%;使用蚊帐10 260人,蚊帐使用率为41.99%;经常使用蚊香及杀虫剂灭蚊户分别占68.33%和27.98%。血检疟原虫阳性1 308人(均为间日疟),平均阳性率为9.17%。2005年监测点共发生疟疾1 277例,比2004年同期上升48.48%。通宵帐内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42只/顶.次,平均叮人率为0.22只/人.夜;半通宵帐内人饵诱蚊密度为3.78只/h,叮人率为5.66只/人。疟疾病人发病后及时接受抗疟治疗者仅占3.97%,隔日治疗者占11.53%。结论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的疟疾疫情回升受多种因素影响,疟疾病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s)成虫酸性磷酸酶 (acid phosphatase, AP)进行克隆、表达、生物学特征分析、组织定位及膜抗原/排泄分泌抗原鉴定。方法:对CsA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及明胶酶谱分析。结果:从Cs cDNA文库中筛选出编码AP新基因,全长1 410 bp,重组并由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得到分子量为55 kD的重组蛋白CsAP。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CsAP既是膜抗原又是分泌排泄抗原;免疫组化显示,CsAP荧光显示于成虫的表皮层和肠支,在囊蚴也有显示,在雷蚴和尾蚴未显示荧光;ELISA分析表明CsAP识别华支睾吸虫病人和日本血吸虫病人存在吸虫间的交叉免疫反应,CsAP及粗抗原识别轻、中、重度感染程度华支睾吸虫病人的差别不明显。重组蛋白免疫大鼠后,总IgG抗体滴度于3周达较高峰,抗体效价大于1∶25 600。明胶降解实验表明:CsAP具降解胶原能力。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CsAP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血清诊断价值不理想;CsAP可能既是膜抗原,又是排泄分泌抗原。  相似文献   
9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国知网中药方剂知识库》《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治疗失眠的中药配伍用药规律,并探讨所得高频药组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统计中药频次,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 BATMAN-TCM)构建“高频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对其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853首,含469味中药,核心药物有人参、茯苓、酸枣仁、当归、甘草,常用中药类型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药对、13个药组,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对、7个药组,发掘得到远志、酸枣仁、当归等高频药组,其主要通过影响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突触,并通过调节氨基酸等基础代谢以及免疫功能起到抗失眠作用。[结论]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失眠以安神益智、交通心肾、补脾益气等为主要治则,远志、酸枣仁、当归可能通过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GABA能突触,调节机体基础代谢和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β(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华支睾吸虫病判别函数,探讨其在华支睾吸虫病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0个沿江村屯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受检者粪便中的华支睾吸虫虫卵。设计华支睾吸虫病调查表,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判别分析。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变量,然后采用Fisher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通过与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结果判别函数中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性别、吃生鱼、腹胀、民族、腹痛、年龄等8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华支睾吸虫病判别正确率为88.75%。结论利用SPSS软件的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快速简便地建立华支睾吸虫病判别分析函数。该函数具有较高判别分析能力,能够快速筛检本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同时为其他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建立快速筛检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通过PCR方法扩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其用于华支睾吸虫感染检测的价值. 方法 提取2例华支睾吸虫患者粪便中的虫卵DNA作模板,以rDNA ITS基因片段为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从2例患者粪便虫卵样本中均扩增出1 123 bp的条带,经序列比对确定患者粪便中的虫卵为华支睾吸虫卵.测序分析发现本研究的两个样本与中国黑龙江分离株(KF740425)相似性为100%. 结论 本研究从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中成功扩增出rDNA ITS基因,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