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27篇
  免费   1575篇
  国内免费   762篇
耳鼻咽喉   198篇
儿科学   626篇
妇产科学   474篇
基础医学   4195篇
口腔科学   712篇
临床医学   2087篇
内科学   4358篇
皮肤病学   592篇
神经病学   2219篇
特种医学   6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790篇
综合类   322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957篇
眼科学   332篇
药学   3208篇
  6篇
中国医学   873篇
肿瘤学   2574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617篇
  2019年   1378篇
  2018年   1304篇
  2017年   858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698篇
  2014年   1201篇
  2013年   1360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485篇
  2010年   1191篇
  2009年   1123篇
  2008年   1140篇
  2007年   1166篇
  2006年   1024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764篇
  2003年   776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80篇
  1985年   595篇
  1984年   763篇
  1983年   604篇
  1982年   731篇
  1981年   749篇
  1980年   574篇
  1979年   588篇
  1978年   367篇
  1977年   341篇
  1976年   381篇
  1975年   336篇
  1974年   245篇
  1973年   2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S100β蛋白的变化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2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行腹部手术。监测术前、术毕、术后6、24、48、72h血清S100β的变化,并评定术前及术后1周内的认知功能。结果老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在术毕最高(P〈0.01),术后6h和24h逐渐下降,但术后48h、再次上升(P〈0.01),术后72h回复至术前水平。26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1周内有7例发生POCD。POCD组与非POCD组相比,术毕及术后6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O.0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POCD的发生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血清S100β蛋白可作为评估老年患者术后发生POC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p16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基因突变的机制。方法利用点突变检测仪、水平和垂直板电泳对p16基因的外显子1、外显子2的PCR扩增产物作缺失和点突变分析。结果在白血病35例临床标本中有22例发生缺失突变,6例发生点突变,突变率约80%。在22例缺失突变病例中,有10例为不完全缺失突变即有低于外显子509bp的扩增产物。结论p16基因含有“GC”DNA重复顺序,易发生DNA重组及易位和重排。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34.
35.
套式PCR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套式PCR建立快速检查方法来检测血液中是否含有细菌。方法 采用细菌 1 6SrRNA基因通用引物 ,通过套式PCR方法对细菌进行扩增 ,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作一评价。结果 临床常见细菌扩增反应为阳性 ,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人类基因组DNA为阴性。结论 本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准确的优点 ,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36.
短串联重复序列HumFGA、D3S1359的法医学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的两个高多态位点HumFGA(human alpha fibrinogen,人类α-纤维蛋白原基因)、D3S1359的法医学应用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检测案件统计结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两位点灵敏度高,分别为0.2、0.5ngDNA;同一性和可重复性均较理想;种属特异性好,常见动物未发现扩增产物,仅灵长类动物(黑叶猴和猕猴)有扩增条带;复合扩增体系效果良好;在352次减数分裂中,D3S1359未发现突变,HumFGA检测到1次,突变率为0.28%;实际案件统计和应用结果也显示两位点是多态性高,实用性强的两个遗传标记系统。HumFGA和D3S1359在法医学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案例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笔者自2001年11月~2002年2月,以NM(21)S治疗临床常见的脊柱四肢痛性疾病30例,临床疗效显示,NM(21)S对多种急、慢性痛症有显著的止痛效果,且对某些痛证的原发疾病有确切的治愈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中,门诊患者16例,住院患者14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8~60岁,其中18~30岁5例,31~40岁7例,41~50岁10例,51~60岁8例;风湿性关节炎10例,急性扭挫伤9例,腰椎……  相似文献   
38.
蛇床子水提取液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蛇床子水提取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 S180 肉瘤移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 ,给予不同剂量蛇床子水提取液后观察 S180 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曲线、血清唾液酸 (SA)、瘤重及小鼠生存天数的变化。结果 :蛇床子水提取液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降低荷瘤小鼠血清 SA水平 ,0 .0 6mg/(g· d) ,0 .1 1 mg/(g· d)、0 .2 1 mg/(g· d)剂量组平均瘤重低于肿瘤对照组 (P<0 .0 5 ) ,抑瘤率依次为 2 3 .2 %、2 9.1 %和 2 4 .8%,且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天数 (P<0 .0 1 ) ,动物生命延长率依次为 :2 6 .9%、3 4 .8%和 2 6 .6 %。结论 :蛇床子水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重组结核分支杆菌16000蛋白抗原(rPA16)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重组16000蛋白(rPA16)诱发家兔产生抗体的能力并评价其血清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家兔按注射的抗原及佐剂的不同分组,皮下多点注射分别进行免疫,6次免疫后采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跟踪兔血清抗体效价的时间效应并检测兔血清与所试各类分支杆菌PPD有无交叉反应;同时检测rPA16与各分支杆菌PPD的免疫羊血清的反应,并用rPA16抗原检测人血标本,分析该抗原的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兔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5个月后,加佐剂的抗原组的兔免疫血清仍能检测到抗体,不加佐剂组2个月后血清抗体检测即为阴性,ELISA检测兔免疫血清比双向琼脂扩散方法要更敏感,rPA16抗原加佐剂引起的兔血清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6400,不加佐剂组的血清抗体滴度仅为1:400,ELISA法分析抗rPA16的兔血清的特异性表明其特异笥较好,仅与牛、人型结核分支杆菌的PPD呈阳性反应,与其他所试分支杆菌PPD反应均为阴性,同时又分析了rPA16抗原的特异性,与人型PPD相比,该抗原只与所试各类分支杆菌,BCG、牛分支杆菌免疫的血清呈阳性反应,而人型PPD则基本上与结核分支杆菌免疫的血清均呈阳性反应,ELISA检测血清标本结果:肺结核病组中rPA16和PPD检测敏感性分别为64.8%和75.2%;健康组,卡介苗接种阳转健康组,rPA16和PPD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6.2%,88.5%和94.3%,66.7%。结论:rPA16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可能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试剂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异型增生程度不同的口腔白斑和不同分级的鳞癌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 π)的表达 ,探讨GST π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S -P法 ,对 5 4例轻、中、重度异型增生 ,4 7例高、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癌 ,7例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患者组织进行GST π检测。 结果 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GST π的表达 ,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例中的GST π阳性率分别为4 7.8%、5 2 .9%和 6 4 .2 % ,高于单纯增生组 (P <0 .0 1) ;高分化鳞癌GST π阳性率为 6 4 .7% ,中、低分化鳞癌组分别为 2 8.5 %及 2 2 .2 % ,中、低分化鳞癌组表达均低于高分化鳞癌组及异型增生组 (P <0 .0 5 )。 结论 GST π表达的变化与口腔鳞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