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4篇
  免费   984篇
  国内免费   457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838篇
口腔科学   722篇
临床医学   1479篇
内科学   300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78篇
特种医学   1275篇
外科学   11579篇
综合类   464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49篇
眼科学   311篇
药学   1503篇
  35篇
中国医学   491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716篇
  2020年   801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715篇
  2016年   831篇
  2015年   788篇
  2014年   1764篇
  2013年   1701篇
  2012年   1773篇
  2011年   1965篇
  2010年   1610篇
  2009年   1533篇
  2008年   1380篇
  2007年   1452篇
  2006年   1256篇
  2005年   1170篇
  2004年   984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1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均再次手术、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10例获1年1个月-3年8个月随访,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11.6-19.8个月(平均16.9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3例,良5例,差2例。结论内固定不当、骨缺损尤其是内侧骨缺损未充分植骨修复、术后管理不当等是导致骨不连的重要因素。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报道应用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8月,根据受区皮肤缺损的面积及形状,在供区设计斜形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27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2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感觉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治疗、护理容易,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是手外科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及克氏针治疗各种掌指骨骨折的不同疗效。方法:47例(62处)掌指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9例(24处),闭合性骨折28例(38处),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或肌腱损伤10例(13处)。分为微型钢板固定组27例(34处)及克氏针组20例(28处)。采取伤口清创,微型解剖钢板螺丝钉系统内固定术及克氏针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骨性愈合,以TAM为评定标准,微型钢板组中优为20例,良10例,优良率为88.2%。克氏针组中优为12例,良7例,优良率为67.8%。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使用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掌指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及伤口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克氏针组。  相似文献   
84.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后局部出现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鲜有报道,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9月共发生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61例,术后均放置引流管(24~72h拔管)。术后发生局部骨化性肌炎的5例,均为男性,年龄22~46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单枚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建立以下力学模型:A组:双侧开窗+双枚融合器置入+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B组:单侧小关节切除+单枚融合器斜向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C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D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生物力学平台上测试各试验组在不同工况下的ROM值。结果A组的固定最稳固,各工况下ROM值最低。B组的前后抗弯ROM值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和旋转方向的稳定性较A组有所降低。与B组比较,D组的前后弯曲性能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方向的ROM低与B组。两组的抗旋转ROM值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左右抗弯及抗旋转性能均差于B、D组。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是一种力学性能较为优良组合,可以替代单侧斜向融合器并同侧椎弓根钉棒技术用于下腰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6.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同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同(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同定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5例病人按AO分型,A型2例、B型10例、C型3例。均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长节段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18-24个月,后路长节段固定随访时无一例失败,完全瘫的患者9例中有1例神经功能改善I级.不完全瘫的5例均有Ⅲ级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结论 上胸椎骨折损伤严重,后路长节段固定技术是一种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为了提高股骨颈骨折固定强度和愈合率,减少骨坏死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应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经35例临床应用及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6%.结论:本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较可靠,便于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9.
May钢板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ay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 2 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用May钢板治疗 ,按Evans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4例 ,Ⅲ型 9例 ,Ⅳ型 12例。结果  2 7例平均随访 2 9个月 (15~ 36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 ,优良率达 96 %。结论 May钢板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之一 ,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 ,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53例股骨髁上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7例),两组均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治疗组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随访,进行疗效评价,记录骨愈合时间和测定疼痛指数。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