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6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11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732篇
内科学   19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40篇
特种医学   698篇
外科学   2789篇
综合类   78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5篇
  6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宇  毕擎  章水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64-66,69
目的探讨后路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初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腰腿痛行腰椎后路减压Dynesys内固定术患者17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改善评估;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10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8.4±1.5)分;术后(2.7±2.1)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67±23)%,术后为(29±19)%,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椎根螺钉松动断裂,无套管及绳索的松动滑脱。结论 Dynesys既能在临床上明显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又较好保留了固定节段间的活动度,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究老年脊柱外科手术中,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舒芬太尼的适宜临床剂量.方法 择期老年脊柱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术中使用丙泊酚(4.0 mg·kg-1·h-1 )维持麻醉,同时分别持续静脉泵注舒芬太尼0.1 μg·kg-1·h-1 (组Ⅰ)、0.15 μg·kg-1·h-1 (组Ⅱ)和0.2 μg·kg-1·h-1 (组Ⅲ).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的BP、HR、SPO2和ECG;术闭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观察期间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组Ⅱ和组Ⅲ患者术中轻微波动的心血管反应不同,组Ⅰ中有75%的患者出现明显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反应,需要追加吸入七氟烷给与纠正.与组Ⅱ比较,组Ⅲ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延长42.5%、52.6%和49.8%.组Ⅰ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为20.8%,而组Ⅰ和组Ⅲ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达41.7%和65.2%.结论 对于老年脊柱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案,复合丙泊酚麻醉持续泵注舒芬太尼的适宜剂量为0.15 μg·kg-1·h-1.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构建家兔正常颈椎曲度和颈曲变直的三维模型,并对三维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探讨颈椎后伸手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固定家兔颈椎后进行CT断层扫描,通过MIMICS三维软件分别重建正常曲度位和颈曲变直位2个模型;再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力学分析。对2个三维模型进行前屈20°和后伸60°的力学加载,观察颈椎各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前屈20°应力时,第1、4、5颔椎节段力学变化较大,且颈曲变直模型应力大于正常曲度模型(P〈0.05);后伸60°应力时,2个模型各颈椎节段力学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颈椎变直使颈椎节段应力变化加大,虚拟颈椎后伸手法可以调节颈椎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用于腰椎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术后进行活血化淤、抗炎及微波治疗,每日微波治疗切口1~2次,每次30 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术后进行活血化淤和抗炎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8%、无效率12%,4例伤口超过14d愈合,2例持续疼痛长达l0d.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治疗腰椎手术后的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只使用活血化淤和抗炎药物的治疗,微波具有止痛、消炎、抗感染和加快切口愈合的作用,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和终板骨质在MRI中信号强度的变化。在解剖和分型等方面学术界认识较为一致,但在发病机制、腰椎疾病的关系等上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Modic改变的局部解剖、发病机制及其与腰部相关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一种集脊椎牵引和热疗功能为一体的加热式全自动脊椎牵引装置,能够将牵引和热疗有机结合,减少牵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损伤。本文主要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术后1年优良率为92.1%。其中优16例(42.1%),良19例(50.0%),可2例(5.3%),差1例(2.6%)。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和血肿。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改善其脊髓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术前螺旋CT扫描测量椎弓根对下颈椎椎弓根钉置入的意义。方法对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术前应用螺旋CT对椎弓根外径、内径和内壁皮质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椎弓根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螺钉的有效距离进行测量,实验组采用徒手置入螺钉。对两组患者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准确性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13个月。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l~3级,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置钉满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螺旋CT测量椎弓根数据来选择个体化置钉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王伟炎  刘海鹰  王波  王会民 《中国医药》2013,8(9):1271-1273
目的 分析比较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24例行单节段ACDF,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SF-36健康调查评分.运用McAfee分级法评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情况,动态X线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结果 Prodisc-C组和ACDF组患者术前颈痛VAS分别为(7.0±1.0)、(6.6±1.4)分,术后5年随访颈痛VAS分别为(2.1±0.9)、(2.9±0.9)分,2组患者术后VAS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disc-C 组患者术前NDI为(54±13)分,ACDF组为(54±11)分;术后5年随访NDI分别为(20±8)、(23±6)分,2组患者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5年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Prodisc-C组术前、术后5年ROM分别为(8.4±0.6)°、(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前为(7.8±0.6)°,术后5年为(1.1±0.3)°,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disc-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5年随访临床效果优良,为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术式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