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54篇
  免费   4216篇
  国内免费   3388篇
耳鼻咽喉   298篇
儿科学   1488篇
妇产科学   565篇
基础医学   3596篇
口腔科学   682篇
临床医学   8534篇
内科学   7877篇
皮肤病学   391篇
神经病学   1289篇
特种医学   19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4058篇
综合类   20020篇
预防医学   6269篇
眼科学   1457篇
药学   8603篇
  104篇
中国医学   5936篇
肿瘤学   2246篇
  2024年   580篇
  2023年   2080篇
  2022年   1819篇
  2021年   2141篇
  2020年   1944篇
  2019年   1866篇
  2018年   1049篇
  2017年   1610篇
  2016年   1800篇
  2015年   2044篇
  2014年   3230篇
  2013年   3243篇
  2012年   4302篇
  2011年   4427篇
  2010年   3883篇
  2009年   4064篇
  2008年   5042篇
  2007年   4336篇
  2006年   4054篇
  2005年   4187篇
  2004年   3110篇
  2003年   2628篇
  2002年   2020篇
  2001年   1904篇
  2000年   1470篇
  1999年   1211篇
  1998年   977篇
  1997年   853篇
  1996年   773篇
  1995年   667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转移生长因子 β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测定 12只STZ模型鼠 (糖尿病组 )及 8只对照组鼠的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的基因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后期转移生长因子 β生成增加 ,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硫酸镁静脉滴注引起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金莲  林少珊 《广东医学》2002,23(9):952-952
患者,女,67岁。因胸闷、胸前区不适来诊,拟高血压、冠心病,医嘱以极化液(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25%硫酸镁10ml+10%氧化钾7.5ml+普通胰岛素4u)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开始3d患者无不适,第4天仍按医嘱以上液120ml/h滴速静脉滴注,输至200ml  相似文献   
103.
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地参入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全过程 ,它与间质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 ,推动着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4.
增生瘢痕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转录因子Smad 2,Smad 3三种基因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和胎儿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调节机制.方法 32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8份,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8份,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各8份.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TGF-β1、Smad 2 和Smad 3三种基因在增生性瘢痕、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细胞内都有表达.在所检测8对增生性瘢痕和其对应正常皮肤细胞中,这3种不同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皮肤细胞的组数分别为TGF-β1基因有5对,Smad 2基因有8对,而Smad 3基因有5对.在胎儿皮肤细胞内,TGF-β1的mRNA含量明显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2.2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Smad 3基因表达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mRNA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4.26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Smad 2基因的mRNA含量却明显高于成人皮肤细胞(t=6.685,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TGF-β1和它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 2,Smad 3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密切相关.在增生性瘢痕细胞内,这3种基因高表达可诱导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加速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组织纤维化.TGF-β1和Smad 3基因在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内低表达可能是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患者 ,男 ,2 7岁 ,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7年入院。患者 7年前活动状态下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行走不便 ,口角歪斜 ,4小时后进展至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神志不清 ,当时诊断为“脑梗塞” ,按脑梗塞治疗。病后第二天神志转清 ,约 3周左右能下地走动 ,以后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逐渐减轻 ,现生活可自理。入院后查体 :BP 16 0 /10 7kPa ,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神清语明 ,理解力正常 ,左侧鼻唇沟变浅 ,示齿口角右偏 ,余颅神经 (- ) ,偏瘫步态 ,左侧肢体肌张力高 ,肌力Ⅵ级 ,右侧肢体肌张力 ,肌力正常 ,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反射 ,膝…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解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只眼)随机分为正常组(n=4)和手术组(n=20)。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然后按-10.00D近视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第7d,14d,28d和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缲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从术后第7d开始,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严重者可达3级,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28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β1mRNA有低水平表达,PRK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上皮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β1mRNA,术后第7d,14,和28d,角膜基质中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部分男性甲亢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状况 ;方法 :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 8例临床已明确诊断男性甲亢患者的LH、FSH、PRL、T、E2 含量与部分正常男性进行对照 ;结果 :男性甲亢患者的T及E2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男性甲亢患者T及E2 含量的增高是机体为了适应高代谢环境 ,需氧量增加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是儿科常见病 ,发病率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 ,高达 30 %~ 5 0 % [1] ,严重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为了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我们自 1999年— 2 0 0 1年应用思密达辅佐治疗新生儿高胆7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12 0例新生儿高胆患儿 ,其中男 70例 ,女5 0例 ,足月儿 90例 ,早产儿 30例 ,胎龄 35周~37周 2 0例 ,<35周 10例 ,黄疸出现的最早时间为 2 0小时 ,平均黄疸出现时间为 4 .2天 ,最迟5天 ,胆红素值为 (2 0 5 .2~ 5 42 ) μmol/L ,115例为间接胆红素升高 ,5例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调查本市区小学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与不良行为及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感觉统合诊断量表和自制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表对1775名学龄儿童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感觉统合轻度失调23.4%,重度失调13.5%,男童失调发和率(42.86%)明显高于女童(31.36%)P<0.0),前庭功能失衡发生率最高(21.30%);统合失调组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率高达64.38%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31.11%)P<0.01,失调组不良行为各因子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P<0.01;学习能力不足儿童与父母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有关P<0.01。结论:儿童感觉纺合失调现状易成为成人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level to stroke and genetic factor to elevated plasma Hcy level. METHODS: The plasma Hcy level was measured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ultraviolet detection and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N5,N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was studied with PCR-RFLP assay in 43 patients with cor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42 healthy control. RESULTS: The plasma Hcy level of the patients (19.3 +/- 6.0 micromol/L)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13.7 +/- 5.4 micromol/L) (t = 4.16, P < 0.001). There are 3 genotypes, C/C, C/T and T/T, about base-variation of MTHFR gene at locus 677. The plasma Hcy level of the subjects with T/T genotyp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bjects with other genotypes. However, the frequencies of each genotype and allel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s. CONCLUSIONS: The elevated plasma Hcy level is a risk factor for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s related to the C-->T mutation at locus 677 of MTHFR g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