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33篇
  免费   2197篇
  国内免费   2315篇
耳鼻咽喉   1172篇
儿科学   286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619篇
口腔科学   424篇
临床医学   9185篇
内科学   434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399篇
特种医学   29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4245篇
综合类   16404篇
预防医学   2413篇
眼科学   638篇
药学   5798篇
  118篇
中国医学   3558篇
肿瘤学   655篇
  2024年   347篇
  2023年   1186篇
  2022年   1083篇
  2021年   1363篇
  2020年   1569篇
  2019年   1615篇
  2018年   735篇
  2017年   1287篇
  2016年   1529篇
  2015年   1790篇
  2014年   2880篇
  2013年   2930篇
  2012年   3907篇
  2011年   4014篇
  2010年   4005篇
  2009年   3862篇
  2008年   3863篇
  2007年   3627篇
  2006年   3292篇
  2005年   3179篇
  2004年   2825篇
  2003年   2746篇
  2002年   2091篇
  2001年   1803篇
  2000年   1285篇
  1999年   1078篇
  1998年   963篇
  1997年   949篇
  1996年   801篇
  1995年   742篇
  1994年   538篇
  1993年   427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22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婴幼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经验,进一步优化、细化手术配合流程,为该手术护理流程标准化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1日~2018年3月21日175例患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婴幼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情况.?结果:175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术中均未发生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婴幼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安全可行,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化技术培训、完善的术前准备、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安置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同时应注意患儿的术中体温及皮肤管理.  相似文献   
992.
很多老年人颈椎不好,经常感到头晕目眩,手臂发麻。针对老年人颈椎病变造成的全身不适状态,笔者创编了"老年健颈操"。此操共分八节,本刊将分为四期刊登,以便于读者学习与锻炼。本期介绍"老年健颈操"第三节"扣步摇颈和第四节虚步甩颈"。  相似文献   
993.
陈一霞  卢美观 《医疗装备》2021,(5):165-166,16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椎管占位切除术及稳定性重建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行椎管占位切除术及稳定性重建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椎管占位切除术及稳定性重建术后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贵阳市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情况,为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出7所公办本科高校,再整群随机抽取部分学院的教师,采用问卷对抽中的教师进行面对面调查。 结果 共调查963名高校教师,检出颈椎慢性疼痛患者360例,颈椎慢性疼痛患病率37.4%。男性患病率为29.9%,女性患病率为42.9%,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XC五号.EPSP〗=16.927,P<0.001)。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患者的平均疼痛时间3年,女性较男性疼痛时间要长(Z=-2.936,P=0.003);疼痛最主要类型为酸、胀痛。颈椎疼痛对80%以上的高校教师的日常、睡眠、心情都有轻度以上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伏案时间(OR=1.247,95%CI:1.035~1.502)和每周运动天数较少:<1天(OR=2.808,95%CI:1.859~4.243)、1~2天(OR=1.750,95%CI:1.207~2.537)、3~4天(OR=1.636,95%CI:1.133~2.363)是高校教师患颈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贵阳市高校教师群体颈椎慢性疼痛患病率较高、呈年轻化趋势,疼痛病史较长,女性较男性严重;颈椎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和心情。应关注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的防控。  相似文献   
995.
脊柱的运动学及其临床意义饶根云综述戴克戎、汤荣光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脊柱是人体的支柱,承受挤压、拉张、剪切、弯曲和旋转,主要有三个基本生理功能:(1)将头和躯干的载荷传递至骨盆;(2)为生理条件下躯干的三维空间运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96.
探讨DR颈椎斜位影像中应用组织均衡技术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斜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方法利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的GE—Revolution XQ/Ⅰ型DR机对所摄的颈椎斜位影像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分析资料。应用组织均衡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同时与标准D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组织均衡技术的图像,同一幅图像上不同部位的细节均可清晰显示;标准DR图像需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清晰显示或不能显示不同体厚部位的细节。结论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应用组织均衡技术能明显改善因受体厚度影响而难于观察部分的可视性,同时又不牺牲其他部分的细节显示,使DR的应用更完美。  相似文献   
997.
脊柱非融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Hibbs和Albee首先应用腰椎后路融合技术治疗脊柱畸形病例,四十余年后Smith和Robinson及Cloward提出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脊柱融合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脊柱疾患。脊柱融合技术通过重建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52例,首次手术43例,二次手术7例,三次手术2例,观察病人症状改善、融合节段椎体的稳定性、椎体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在神经损伤轻者均在手术后即刻改善,神经损伤重者术后1个月内有恢复,二次及三次手术者恢复相对稍慢,1例合并陈旧性神经根断裂者症状改善但神经功能恢复不佳;除1例翻修手术椎体复位稍有丢失外其余稳定性均良好;椎体融合在3~6个月内完成。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快捷、彻底、持久,恢复脊椎稳定性可靠,椎体融合确切。  相似文献   
999.
国人男性椎管的测量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西出土的113例男性干燥椎骨的椎孔,进行了矢径、横径的测量和形态观察。椎孔的矢、横径在壮族(30例),汉族(57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C_(3~6)椎骨水平,推管的矢径和形态与脊髓的外形不一致,矢径于该处形成生理性狭窄,以C_4处为最小(12.92mm)。除C_1外,椎管的形态可分为4型:Ⅰ型圆型;Ⅱ型三角型;Ⅲ型过渡型;Ⅳ型不整型。 C_(1,2)椎管的形状为圆型,向下至C_6,通过半圆形逐步过渡到三角形(C_6占81.31%);再向下至T_6,三角形通过蛤形和多边形又逐渐过渡为圆形(T_6占84.76%);再向下至L_5,又通过蛤形逐渐过渡为三角型(L_5占99%)。从L_3至L_5,三角形椎孔有逐步通过钟形向三叶形过渡的趋势。三叶形腰椎管占5.02%。本文结果支持Eisenstein的观点,认为三叶形结构是一种普通的、非病理性的现象,与年龄增长、骨赘或椎孔狭窄无关,这或许是一种正常的发育性变异。  相似文献   
1000.
鼻成形术中额颞部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为解决临床上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时常出现的血运障碍,全鼻再造时的衬里缺损以及应用耳廓复合组织修复鼻翼缺损时面积受限等问题。方法:对29例(58例)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进行解剖。结果: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颞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3支耳支分布至耳轮。结论:额部皮瓣应设计在旁正中的滑车上动脉血管走行轴线上;可同时用两侧额部皮瓣行全鼻缺损的修复;亦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及其分支,设计出带蒂的大面积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