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140篇
药学   75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医院临床药师参与医保控费管理的途径与方式。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分析临床药师参与医保控费管理的方式,同时结合该院临床药师参与医保控费管理的实践,提出人(患者)、物(药品)、机(信息系统)三闭环管理的工作模式。结果:县级综合医院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人(患者)、物(药品)、机(信息系统)三闭环管理,充分参与医保控费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医保控费管理的目标。结论:县级综合医院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三闭环”管理,一方面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医保费用,节约了医保基金,实现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促进了医院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实现了医、保、患三方互赢。  相似文献   
42.
Enterprise支架(强生公司,美国)是一种新型自膨胀、闭环、可伸缩性支架。外形普通,但操作性和弹性较好,近年来已引进中国市场。有学者回顾性分析了从2008年12月-2009年6月所收治的84例患者,共90个宽颈或梭形颅内动脉瘤,均使用Enterprise支架进行治疗。共在载瘤动脉中置入97枚支架,未出现技术相关性失误。90个动脉瘤中,14个为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其余76个为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填塞。术后有43个动脉瘤完全闭塞,11个瘤颈残余,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52例择期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经验组(E组即对照组),NT组(N组),CLMRIS组(C组),NT与CLMRIS联合组(NC组),每组88例。E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N组依据NT监测指导实施麻醉;C组依据CLMRIS指导肌松药使用;NC组联合使用NT及CLMRIS指导实施麻醉及肌松药使用。以入室(T0)、诱导即刻(T1)、插管(T2)、切皮(T3)、进腹(T4)、探查(T5)、关腹(T6)、缝皮(T7)、意识恢复(T8)、气管拨管(T9)、出室(T10)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TOF值、麻醉用药总量、插管时间(T2~T1)、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插管评级、出室时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NC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E组T8~T10各时点RR、SpO2较低(P>0.05)。NC组NTS、NTI处于麻醉目标者较多(P<0.05);C、NC组肌松计数、TOF值于T3~T8时较低(P<0.05),T9~T11时较高(P>0.05)。诱导期药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主要产生于维持阶段。维持期NC组麻醉用药最小,E组最大(P<0.05);C组肌松及N组镇静镇痛药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插管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Copper评级、Ramsay评分最适宜(P<0.05)。4组术中知晓无差异(P>0.05),NC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可控性强,诱导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及时,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4.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的吴奇伟、岳云和张忱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对比观察腹部手术中闭环与开环两种靶控模式输注罗库溴铵的临床效果。研究指出以闭环与开环两种模式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均可安全用于临床;以效应室浓度9μg/ml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的诱导剂量达0.86mg/kg,可用74s左右T1达最大阻滞;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较开环模式可减轻麻醉者工作量。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6卷6期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上。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HMISS 7级医学信息系统在完善PIVAS闭环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方法:观察HIMSS 7级创建的信息系统在PIVAS的应用情况,通过比较信息系统升级前后PIVAS管理各环节的相关指标,评价其改造效果。结果:PIVAS信息系统改造后处方合格率由98.14%提高到98.96%;前置处方审核时间由每日(4 821.56±31.42)s缩短为(2 464.22±48.26)s;内部差错发生率由0.314‰降至0.175‰;1批和4批成品液体平均打包时间分别由(1 920.54±24.16)s和(1 026.13±40.31)s缩短到(1 141.46±38.70)s和(546.22±35.28)s;病区护士满意度由93.61%升高到97.56%。结论:HIMSS 7级评审标准下的PIVAS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有效实现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用药差错,提高病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6.
类维富  吴奇 《黑龙江医学》2003,27(10):726-730
传统静脉麻醉药 ,用药方法多为分次用药或恒速静脉滴注 ,分次用药血药浓度波动较大 ,另外 ,由于药物时量相关半衰期随用药和时间不断变化〔1〕,用药时机很难掌握 ;恒速静脉滴注短时间内血药浓度不能达到稳态 ,效应部位浓度上升更慢 ,药物起效慢 ,持续恒速滴注在后期血药浓度仍会不断上升。单次诱导与恒速滴注相结合的方法虽解决了诱导慢的问题 ,血药浓度、效应部位浓度不稳定的缺点仍不能解决。吸入麻醉用药方法存在相似的问题 ,挥发罐用药类似于静脉麻醉药的恒速滴注 ,由于吸入麻醉的药代动力学为链式模型 ,药物到达效应部位前先要经过麻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指令分钟通气(MM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MMV组(30例)进行脱机,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数据。两组患者除脱机时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住重症医学科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少于MMV组(P=0.000 1)、ASV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MMV组(P=0.029),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ASV组与M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脱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P=0.640)。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指令分钟通气相比,可以显著缩短脱机时间,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8.
目前常用的脱机技术包括T型管自主呼吸试验(SBT)、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在脱机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没有呼吸困难,需要多次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为克服这些不足,新的闭环通气模式(closed-loop mechanical ventilation)逐渐开始应用于脱机阶段。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究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儿童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采用肌松恒速注射系统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肌松监测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过程中体动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20 min、插管时、插管后3 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恢复指数、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75和TOFr90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第1次睁眼时间、持续抬头5 s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安全且有效,能明显减少肌松残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