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362篇
预防医学   353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96篇
  2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水平和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A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心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6 min步行距离,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美托洛尔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产程进展角(angle of progression,AOP)、胎头下降距离(progression distance,PD)、胎头至耻骨联合距离(head-symphysis distance,HSD)等产程进展参数对分娩方式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测量其AOP、PD、HSD,比较阴道分娩组与剖宫组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各产程进展参数对孕妇分娩方式的预测价值。  结果  阴道分娩组孕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AOP及PD明显大于剖宫产组,[(141.09±9.87)° vs (122.84±10.70)°]、[(4.28±0.48) cm vs (3.18±0.83) cm],而HSD阴道分娩组则明显小于剖宫产组[(1.42±0.40) cm vs( 2.18±0.6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OP、PD、HSD预测阴道分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75、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对经阴道试产初产妇,第1产程活跃期AOP、PD及HSD的测量对分娩方式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胫骨去后倾化截骨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翻修术治疗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异常增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PTS异常增大(≥17°)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21~42岁,中位年龄30岁。9例患者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轴移试验阴性6例,Ⅰ度阳性2例,Ⅱ度阳性1例。PTS为(17.78±1.09)°、胫骨平台前移距离(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ATT)为(11.58±1.47)m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51.0±3.8)分,Lysholm评分为(49.7±4.6)分、Tegner评分为(3.7±0.7)分。初次重建至翻修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19.6个月。采用胫骨去后倾化截骨加ACL翻修术治疗。术后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测量PTS及ATT观察膝关节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坏死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8个月。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IKDC评分为(85.0±4.0)分、Lysholm评分为(87.7±2.8)分、Tegner评分为(6.8±0.7)分,PTS减小至(9.89±0.60)°,ATT缩短至(0.91±0.29)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去后倾化截骨加ACL翻修术治疗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PTS异常增大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明确,在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同时可较好地维持正常膝关节形态。  相似文献   
74.
紫外线辐射强度与电压和距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室测定,紫外线灯辐射强度与电源电压、照射距离呈相关关系。电压升高和照射距离缩小,灯管的辐射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75.
<正>近5年来,医改重点向基层倾斜,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就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百姓的求医需求得到空前提升。但是百姓得病还是愿意往大医院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不信任,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距离百姓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基层"人才荒"成普遍现象据中国医院协会一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平均年门诊人次数从20.1万增长  相似文献   
76.
【摘要】背景:再同步化治疗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但大约有1/3患者不能从中获益,也就是无反应者。目的:探讨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方法:回顾性的研究在我院所有因符合CRT指征而行CRT植入术的患者,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基本资料(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APD)、QRS 时限(QRSd)、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在术后的透视影像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侧位左右心室间电极直接距离(L)(水平距离 V ,垂直距离 H),正前位心脏横径(C)、胸腔横径(T),根据勾股定理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直接距离(DD2=V12+L22)或(DD2=V22+L12);计算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 DD/C。并根据术后心脏彩超变化或临床症状评估分为显著有效(A组),有效(B组)和无效(C组)。结果:共有108个患者(平均年龄 64.34±9.35岁,51.9%男性,57.4%扩心病)纳入研究,A组(31)、有效组(56)和无效组(31);三组患者术后6月的LVEF、6-MWT、LVEDD、QRSd、NT-ProBNP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DD及DD/C在组内及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B组>C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D和DD/C是CRT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在ROC曲线分析中,DD(DD/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0.713)和0.741(0.835),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的DD(DD/C)截断值分别为54.84mm(0.551)和43.5mm(0.395)(P<0.05)。结论: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心室间电极距离与CRT临床疗效呈正相关,DD(DD/C)越大,CRT临床效果越好,并且也是预测CRT临床效果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检测中国大陆钉螺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研究种群遗传变异与相应地理分布之关系,以确定流行区现场钉螺的种群结构。结果显示,7个多态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地理分布呈现3种类型:均衡、分散和非连续变向分布。3个主要多态基因位点(Est—4、Got和Mdh—2)均显示了非连续变向。样本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回归分析表明,Logistic S曲线回归为最佳拟合曲线。结合其它数据,认为分裂亚群模型是中国大陆钉螺种群的基因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中国河南和新疆地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gp120和gag基因全长序列的变异特征。方法PCR扩增河南和新疆HIV-1确认阳性样本前病毒DNA gp120和gag全长基因,测序得到40份gp120和41份gag基因序列,用GCG软件包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HIV-1毒株为B′亚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HIV-1毒株为CRF07 BC亚型。B′亚型毒株gp120基因中变异程度最大的区段是V5区段,最小的是C1区段;CRF07BC亚型毒株中变异最大的是V1区段,最小的是C4区段。两种亚型毒株gp120和gag基因的Ks/Ka值<1(P<0.05)。结论对于病毒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可以更多地反映病毒的特性。gp120基因各个区段在B′和CRF07BC亚型毒株中的变异程度不一致。B′和CRF07 BC亚型毒株的gp120基因和gag基因都受到正向选择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葱花和鱼子酱的距离】"一个女人,年纪大一点不要紧,眼角现了皱纹也不要紧,变得絮叨一些更不要紧,只要头脑保持清醒,懂得为自己的堕落感到羞愧而不是深陷世俗之中无法自拔,那她还是有救的。"上述饶舌的文字就是孙驰在离开前送给我的警示名言。由此可知,如今的我,在他心目中,已成了无可救药的市井泼妇,虽然我只有28岁。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电磁辐射测试,依据电磁辐射环境标准,对基站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全球移动通讯系统900(GSM900)基站的垂直防护距离为4.2m,水平防护距离为25.1m,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基站的垂直防护距离为2.3m,水平防护距离为13.8m;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辐射强度而迅速衰减。结论利用安全防护距离来保护敏感点免受过量电磁辐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