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80篇
  免费   10019篇
  国内免费   6395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801篇
妇产科学   581篇
基础医学   4563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20047篇
内科学   18488篇
皮肤病学   312篇
神经病学   1123篇
特种医学   64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6篇
外科学   17346篇
综合类   51601篇
预防医学   9289篇
眼科学   187篇
药学   19996篇
  235篇
中国医学   51222篇
肿瘤学   5810篇
  2024年   1325篇
  2023年   4494篇
  2022年   3927篇
  2021年   5066篇
  2020年   4538篇
  2019年   4949篇
  2018年   2478篇
  2017年   4510篇
  2016年   5063篇
  2015年   5794篇
  2014年   9344篇
  2013年   8724篇
  2012年   11327篇
  2011年   11595篇
  2010年   10972篇
  2009年   10801篇
  2008年   11264篇
  2007年   10464篇
  2006年   9712篇
  2005年   9910篇
  2004年   8451篇
  2003年   7798篇
  2002年   6750篇
  2001年   6068篇
  2000年   5063篇
  1999年   4101篇
  1998年   3981篇
  1997年   3750篇
  1996年   3483篇
  1995年   2925篇
  1994年   2554篇
  1993年   1799篇
  1992年   1564篇
  1991年   1377篇
  1990年   900篇
  1989年   873篇
  1988年   292篇
  1987年   184篇
  1986年   157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手术入路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层面的手术入路与技巧. 方法 10例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确定腹腔镜肝脏规则切除的最佳层面,30例大体标本研究肝脏左外叶切除层面中主要血管的直径、空间位置及分布规律,结合临床实践研究手术技巧. 结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理想层面为经过肝圆韧带切迹左侧1 cm处的矢状面.该层面的主要血管为肝门静脉左外叶上段支、肝门静脉左外叶下段支、肝左静脉主干、肝左静脉的左后上缘支,均分布在上2/3,且在膈面至脏面1/3~4/5的范围内. 结论左外叶切除层面下部近1/3,膈面近1/3,脏面1/5是没有主要血管的区域,利用血管定位切除左外叶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40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s2O3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及As2O3碘油栓塞组,As2O3的用量为2 mg/kg.肿瘤种植后5周,测量动物体重,所有动物均处死,取出肝脏及双肺标本,测定肝脏的重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动物体重均有明显的下降,肝脏重量增加,计算的肝指数各组分别为9.8±2.2、9.7±2.1、8.5±2.0、8.4±2.1、6.4±1.2;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6) cm3、(32.2±9.7) cm3、(21.2±8.5) cm3、(20.9±11.3) cm3、(11.8±4.0) cm3,栓塞治疗组与非栓塞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坏死率各组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各组分别为52.4±32.2、51.8±26.3、54.8±29.2、53.5±30.7、19.6±17.0;转移结节的直径各组分别为(3.8±1.2) mm、(3.6±1.1) mm、(3.9±1.3) mm、(3.5±1.6) mm、(2.2±0.7) mm.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可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及肺转移.  相似文献   
993.
皮肤光老化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会发生形态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的改变,称之为光老化。目前对于光老化的临床评价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临床描述和图像分析两类。光老化标准化评价方法可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皮肤光损伤研究和评价方面的可比性。其中量化的评价方法优于描述性评价方法,二者相结合是未来皮肤光老化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995.
基于现代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虚拟可视化肝脏技术,通过动态显示肝脏三维虚拟结构模型,能从各个角度仿真显示肝内管道复杂的解剖结构,提供全方位的肝脏立体信息,在计算机中构建虚拟的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手术模拟、手术导航提供了客观、准确、直观的手段,推动肝脏外科的发展。现主要介绍虚拟可视化肝脏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胆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术前经腹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内径〉0.7 cm可疑胆总管梗阻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或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US对于胆总管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100%(17/17)、92%(23/25)、100%(6/6)]均优于经腹超声[35%(6/17)、56%(14/25)、42%(8/19)](P=0.000,0.008,0.020)。结论EUS对胆总管病变诊断优于经腹超声检查,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特别是当胆总管内径〉1.0 cm时,EUS应作为术前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997.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出现的时间、程度及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对54例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以2—4周为最多,表现在胃肠道不适及ALT增高,经保肝药物治疗或调整抗结核药2周内肝功多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肝功均可恢复正常,不会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葡醛酸钠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93-993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和转归,笔者对486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分组使用葡萄糖醛酸钠(Sodium Gluouronio Aoid)和肌苷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肝移植在我国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方式的选择重新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行肝移植手术还是传统的PHT手术?在肝硬化PHT基础研究方面,过去主要是研究引起高动力循环的液递物质,而近5年来,人们更重视肝纤维化发展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在激活与抑制星状细胞的各种因子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试图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从根本上治疗肝硬化PHT。本文复习国内外PHT临床与基础研究现状,并对一些PHT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原发性肝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 6 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 4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 ,PT、APTT、TT均显著延长 P<0 .0 1,FIB明显降低 P<0 .0 5 ,肝癌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相比 ,PT、APTT均显著延长 P<0 .0 1,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1;原发性肝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相比 ,PT、APTT明显延长 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5。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 PT、APTT和 FIB有显著差别。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评估肝癌肝损害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