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9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331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87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1329篇
预防医学   205篇
药学   4522篇
  2篇
中国医学   438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清中丙戊酸浓度,并回顾性分析1220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734(60.16%)例次在有效浓度范围内,377(30.90%)例次小于有效浓度范围,109(8.94%)例次高于有效浓度范围;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范围无明显差异;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不稳定。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抗癫痫中药制剂中是抗癫痫西药成分及其含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78例癫痫患者所服中药制荆中的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四种成分及血药浓度。结果:所有患者中均检测出上述常用抗癫痫西药,血药平均浓度别在4-12、11-22、15-42、50-80 mg/mL。结论:所谓的抗癫痫中药制荆中含有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常用化学药物,干扰了癫痫的正规治疗,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993.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常规手段。2011年中国医疗改革发展会议上指出,2009年我国输液量达到104亿瓶,大约平均每人输8瓶,而其他国家平均每人2.5~3.0瓶。据报道,在我国住院患者中采用静脉输液给药的比例高达70%~80%,比国外高20%~30%。同时,有学者报道,现阶段输液治疗较前大幅度增加,显著地增加了输液护理工作的负荷,对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都产生较大影响…。静脉给药时间是指根据药物半衰期和药物在人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来确定的输液时间,只有按均衡时间输液,才能保证药物的血药浓度处于有效范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测定人血浆中奥司他韦和羧酸奥司他韦浓度的方法。方法内标选用奥司他韦-d3和羧酸奥司他韦-d3,血浆样品处理采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的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C18Plus,2.1 mm×50.0 mm,5.0μm,以含0.1%乙酸水溶液和纯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应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奥司他韦(m/z 313→166)羧酸奥司他韦(m/z 285→197)和内标奥司他韦-d3(m/z 285→138)和羧酸奥司他韦-d3(m/z 339→251)。结果奥司他韦和羧酸奥司他韦分别在0.05~180 ng·m L-1,4~720 n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报告了1例骨肉瘤大剂量MTX化疗后血药浓度居高不下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进行口腔护理,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加强皮肤保护,预防交叉感染。严密观察及预防尿酸性肾病及出血的发生。结果 患儿住院期间口腔溃疡及皮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患儿发生血药浓度异常时,严密观察,采取有的效预防措施,积极对症护理,取得患儿配合,是保证化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服用了地高辛的120例成年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0.5ng/ml 共22例次(7.69%)、0.5-2.0ng/ml 有效范围内242例次(84.62%)、2.0-3.0ng/ml 范围内18例次(6.29%)、≥3.0 ng/ml共4例次(1.40%)。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患者地高辛药物服用剂量之后,120例患者均在7d内接受多次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监测并显示血清标本中地高辛浓度在有效范围0.5-2.0ng/ml之内,未见死亡病例。使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可准确测定患者服用地高辛后的血清药物浓度,及时调整用药量,保证疗效、避免意外。  相似文献   
997.
998.
利培酮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及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利培酮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窗。方法对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28例,女24例,在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定PANSS,TESS,ESRS。采用HPLC方法在治疗后4、8周测定利培酮的血药浓度。结果利培酮(2~8mg/d)治疗4、8周的血药浓度分别为(37.68±15.26)nmol/l和(49.21±16.23)nmol/l。利培酮的血药浓度与PANSS,TESS,ESRS显著相关,但当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大于65nmol/l时,增加剂量疗效并不显著,反而使副反应增大。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其剂量在(2~6)mg/d,血药浓度在(30~65)nmol/l时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9.
中药提取液或粉末直接加人乳剂型基质中制成软膏,克服了传统中药硬膏剂的制备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药物使用率低、使用不方便及局部刺激等缺点.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了药物成分的协同作用,同时也为中草药的利用提供了新剂型。经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黄腐酸钠软膏(乳剂基质)中药物透皮吸收属零级动力学过程.可提供比口服液剂型稳定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青霉素G静滴在临床普遍使用,其优点是能减轻局部刺激,药物直接入血,可迅速达到杀菌所需的血药浓度。然而,由于青霉素G是一种有机酸.易受各种理化及药理因素影响,静滴时如果只注意它的配伍禁忌,不注意它的理化性质,不仅会造成浪费,延误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以下着重浅谈几点青霉素G静滴时容易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