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122篇
  免费   8868篇
  国内免费   7806篇
耳鼻咽喉   1562篇
儿科学   1180篇
妇产科学   1419篇
基础医学   8309篇
口腔科学   1406篇
临床医学   25167篇
内科学   23182篇
皮肤病学   928篇
神经病学   5298篇
特种医学   108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3篇
外科学   14938篇
综合类   48645篇
预防医学   7793篇
眼科学   6073篇
药学   18375篇
  237篇
中国医学   9348篇
肿瘤学   5911篇
  2024年   970篇
  2023年   3406篇
  2022年   3158篇
  2021年   3818篇
  2020年   3864篇
  2019年   3773篇
  2018年   2053篇
  2017年   3322篇
  2016年   3945篇
  2015年   4698篇
  2014年   7554篇
  2013年   7695篇
  2012年   10744篇
  2011年   11963篇
  2010年   11097篇
  2009年   11796篇
  2008年   12731篇
  2007年   11758篇
  2006年   11431篇
  2005年   11368篇
  2004年   9007篇
  2003年   7785篇
  2002年   6290篇
  2001年   5369篇
  2000年   3811篇
  1999年   3139篇
  1998年   2605篇
  1997年   2293篇
  1996年   2062篇
  1995年   1749篇
  1994年   1458篇
  1993年   1029篇
  1992年   767篇
  1991年   676篇
  1990年   502篇
  1989年   554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51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主要由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分泌,是新近发现的重要的钙磷代谢调节因子,在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FGF-23与ESRD性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
血管紧张素受体(ATR)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药物,是一种以血管紧张素作为配体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SA)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ATR主要由1型受体(AT1R)以及2型受体(AT2R),还有3型和4型受体组成,对于调节人体内血压、电解质平衡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还能够促进细胞增殖以及保护神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ATR的生物功能以及基因多形态等均有新的发现,故本文就ATR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 2006年6月~2015年1月阜外医院诊断为ALCAPA并行手术治疗患儿29例,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结果根据包括复查结果及电话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2月~1(0.75±0.27)岁,体质量4.8~11.5(8.0±2.2)kg,左心室射血分数18~66(42±18)%。患儿均出现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并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及64排螺旋CT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发二尖瓣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5例,重度反流4例。手术中将左冠状动脉从肺动脉游离后,直接将左冠状动脉移植到升主动脉15例,用部分肺动脉干和主动脉壁或心包片作左冠状动脉延伸与升主动脉吻合13例,应用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方法)1例。9例并发二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者同期作二尖瓣成形术。术毕3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左心系统。无手术早期死亡。术后随访资料24例(83%,24/29),随访1~80(22±20)个月,患儿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ALCAPA的患儿应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是目前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的首选方案, 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正>《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具有导向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技术改进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主要栏目有胸心外科住院医师培训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论著(包括系统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病、胸外科、技术与方法、基础研究)、综述、临床经验、短篇报道、病例报告(讨论)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  相似文献   
35.
吴珣  徐旭英  牛晓暐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18-1021
目的 观察房芝萱糖尿病足一号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一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2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房芝萱糖尿病足一号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分析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均高于对照组,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下肢冰凉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芝萱糖尿病足一号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下肢动脉血流、局部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36.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99-400
目的探讨临床进展性脑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脑卒中类型的不同分为SIP组和非SIP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发热感染、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病与进展性脑卒中密切相关(P<0.05);经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高血糖、高血压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OR=1.723~4.586)。结论 SIP是多种机制及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高血糖、高血压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针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积极防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7.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 PAD)是糖尿病足和截肢发生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具有血管病变发病早、病变易弥散、发展快等特点[1]。 PAD主要累及下肢动脉,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缩小,甚至闭塞,使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坏死。早期如不及时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2]。通过对5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40.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级别的划定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而生长方式的特殊性又要求使用活检以外的方法来确定级别,以此可以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认为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功能检查对术前胶质瘤分级有一定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技术均不断推陈出新,磁共振功能成像也不例外。未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必将成为术前胶质瘤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检查时间也会急剧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