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87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37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61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69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960篇
内科学   844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539篇
特种医学   1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735篇
综合类   12982篇
预防医学   229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400篇
  73篇
中国医学   4177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890篇
  2019年   1017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1011篇
  2015年   1232篇
  2014年   2347篇
  2013年   2140篇
  2012年   2766篇
  2011年   2866篇
  2010年   2709篇
  2009年   2566篇
  2008年   2422篇
  2007年   2180篇
  2006年   1794篇
  2005年   1926篇
  2004年   1465篇
  2003年   1447篇
  2002年   1297篇
  2001年   990篇
  2000年   712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469篇
  1997年   430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410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黄德安 《医疗装备》2020,(8):113-1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TAPP,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痛感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更显著,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15日到2014年2月15日之间来我院就诊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手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同时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麻醉后30分钟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手术结束后按照笔者提出的效果评定法则对本次手术麻醉进行评定,并分析对比其对手术的影响。结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效果明显好于硬膜外麻醉,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病人痛苦,加快病人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4.29%),且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斜疝)手术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09—2019-04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80例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6-09—2017-12间入院的3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麻。将2018-01—2019-04间入院的44例患儿作为喉罩组,行喉罩通气全麻。观察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_0)、喉罩/气管插入通气即刻(T_1)、喉罩/气管插入通气5 min后(T_2)、拔管后1 min(T_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喉罩)时呛咳、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T_0时段HR、SBP、D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T_3时SBP、DBP、HR水平较T_0时波动幅度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T_1、T_2、T_3时SBP、DBP、HR水平与T_0波动幅度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后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呛咳、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全麻比较,喉罩通气全麻用于腹腔镜小儿斜疝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郭学锋 《新中医》2020,52(23):98-101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32 例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2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穴位电刺激。监测 2 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 组 MMSE 评分以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 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 组切皮后 3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2 组切皮后 9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切皮后 30 min(P<0.05);研究组切皮后 30 min、90 min 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 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 MMSE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除血浆黏度之外,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控制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血清 CD4+ / CD8+ 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取2016-10~ 2017-12 期间我院80 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按照麻醉方式分组,各40 例。全麻 组实施全身麻醉,腰-硬联合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前、麻醉后 5 min、10 min、30 min 应激反应[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前、术后 24 h、48 h 血清 CD4+ 、CD8+ 、CD4+ / CD8+ 水平。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优良率95.00%(38 / 40)较全麻组77.50%(31 / 40)高(P< 0.05);麻醉后 5 min、麻醉后10 min 腰-硬联合组 HR、SBP、SPO2 较全麻组高(P<0.05),腰-硬联合组 HR、SBP 波 动较全麻组小;术后 24 h 腰-硬联合组血清 CD4+ 、CD4+ / CD8+ 水平较全麻组高,CD8+ 水平较全麻组低(P< 0.05);腰-硬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50%(3 / 40)较全麻组25.00%(10 / 40)低(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 骨折病人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可减轻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0.
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2001年起,运用微波治疗121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