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04篇
  免费   1111篇
  国内免费   633篇
耳鼻咽喉   272篇
儿科学   269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385篇
口腔科学   226篇
临床医学   6355篇
内科学   2015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675篇
特种医学   15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5251篇
综合类   10503篇
预防医学   1371篇
眼科学   181篇
药学   3820篇
  34篇
中国医学   2496篇
肿瘤学   662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573篇
  2022年   517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625篇
  2019年   604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555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1602篇
  2013年   1573篇
  2012年   2074篇
  2011年   2209篇
  2010年   2034篇
  2009年   1940篇
  2008年   2016篇
  2007年   2066篇
  2006年   1743篇
  2005年   1821篇
  2004年   1612篇
  2003年   1606篇
  2002年   1460篇
  2001年   1300篇
  2000年   940篇
  1999年   793篇
  1998年   721篇
  1997年   674篇
  1996年   580篇
  1995年   497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7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修补膀胱阴道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中南大 学湘雅医院收治的5例膀胱阴道瘘的资料,5例均行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记录其 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随访4~12个月。结果:5例患者经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均获得成功,无1 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70~120(平均97) min;术中出血量为40~70(平均54) mL; 住院时间为4~8 (平均5.8) d。随访 4~12(平均7.6)个月,5例患者均未出现漏尿。结论:腹腔镜下修补膀胱阴道瘘有出血少、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以及成 功率高的优点,是一种可行且安全有效的治疗膀胱阴道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报道应用改良连续缝合加褥式缝合血管进行血液透析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需行血液透析患者男55例,女65例,年龄24岁~75岁,行前臂标准位桡动脉头静脉侧端改良连续缝合加褥式缝合内瘘术,通过临床及超声随访验证。结果:手术成功率达99%,内瘘长期有效率达98.2%。结论:应用改良连续缝合加褥式缝合血管行内瘘术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73.
正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aortoesophageal fistula,AEF)是食管异物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少见,死亡率极高。AEF典型的临床表现为Chari's三联征即胸骨后疼痛或吞咽困难、信号性出血、间歇期后致命性大出血~([1])。该病主要病因为食管异物及主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该院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穿组(向心穿刺)和反穿组(离心穿刺),每组26例,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及1年内假性动脉瘤、内瘘阻塞及内瘘狭窄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尿素氮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穿组与反穿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5%、89.6%,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4.4%、14.8%,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顺穿组1年内的内瘘阻塞发生率、假性血管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反穿组,但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反穿组。结论顺穿在操作上不仅简便、省力,还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穿刺点渗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降低内瘘阻塞、假性血管瘤发生率,但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75.
范星  林利  任星峰  彭隽  兰天飚 《中国药师》2015,(8):1328-1330
摘 要 目的: 研究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预防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99例行AVF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qd×7 d;观察组术中在游离动脉端与静脉端分别推注1 500 u肝素钠,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qd×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4周AVF血栓形成率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AVF血栓形成率分别为3.4%和0;术后4周分别为4.8%和0.67%,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可降低AVF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76.
患者男,30岁。因“腹膜透析30余天,咳嗽伴气急半月”入院。患者有尿毒症病史3年,30余天前入住我院,经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后予以1.5%腹膜透析治疗(q4h)。半月来患者出现咳嗽、气急,伴有透析液超滤量减少。腹膜透析时取卧位时气急明显。病程中,患者无低热盗汗,无胸痛咯血。查体:右肺叩诊呈浊音,右肺底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粗,左肺未闻及明显啰音。辅助检查:全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血常规:WBC:5.99×109/L,N:2.59×109/L,Hb:103 g/L,PLT:184×109/L。入院后予以胸腔闭式引流,胸水常规,颜色,淡黄色;李凡他试验,阴性;有核细胞计数,90×106/L;多个核细胞85%;外观,透明。胸水生化:葡萄糖8.25 mmol/L;乳酸脱氢酶,38 U/L。胸水涂片未找见肿瘤细胞和抗酸杆菌.血乳酸脱氢酶,246 U/L,血 CEA,2.8 ng/ml;血 Ca125,263.6 U/ml。胸水 CEA <0.5 ng/ml;胸水 Ca125648.3 U/ml。胸水引流完毕后查胸部 CT:右下肺小结节,左侧胸膜增厚。住院期间在患者腹腔内注入美蓝,数小时后从胸腔中引流出淡蓝色液体。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合并膈肌瘘,让患者改为血液透析,4 d 后复查 B 超胸腔积液消失。现在该患者已经进行血液秀析2年余,未再有胸腔积液出现。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采用 ERCP 诊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率、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纯 ERCP 诊断病例42例,治疗性 ERCP 158例,包括胆总管结石78例(49.4%),恶性胆道梗阻32例(20.3%),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28例(17.7%),化脓性胆管炎20例(12.7%)。全组 ERCP 诊断率为91.5%,高于 CT 诊断率的70.0%(P <0.05);158例患者治疗方法包括网篮取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道内支架引流(ERBD)及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成功率为95.6%。本组共有15例发生并发症(7.5%),经处置后均顺利出院,无重症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发生。结论ERCP 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适合胆总管结石、恶性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因其具有微创的特点,更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  相似文献   
978.
目的观察头静脉桡动脉内痿(AVF)重建术的效果。方法 1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AVF血栓形成的患者。首次建立AVF全部采用的是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使用时间6~48个月。再次手术采用患肢前臂近心端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重建AVF。结果 12例手术全部一次性成功,随访6~48个月。内瘘使用良好。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重建手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79.
<正>胸膜腔与支气管相通称之为支气管胸膜瘘,其形成是由于慢性脓胸的脓液腐蚀临近肺组织后穿破支气管,或因肺内病灶直接侵袭胸腔或破溃至胸膜腔形成瘘管,也有因胸腔穿刺或手术切除脓腔感染造成。脓液可从支气管咳出,严重时大量脓液被吸进支气管,可使患者窒息而死。肺切除术后发生这一严重并发症,临床处理非常棘手。为此,笔者阐述肺切除术围术期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为预防和治疗该并发症提供依据。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与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出现闭塞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超滤和穿刺不适当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动静脉内瘘的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结论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有多种,在临床上要对症预防、治疗,注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