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920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9篇
综合类   1416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793篇
  3篇
中国医学   101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新癀片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 每组32例。A组男28例、女4例, 年龄(53.37±16.53)岁, 急性病程(2.56±0.92)d,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癀片外敷;B组男30例、女2例, 年龄(54.18±17.42)岁, 急性病程(2.53±0.89)d,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桐叶烧伤油;C组男29例、女3例, 年龄(53.61±17.21)岁, 急性病程(2.61±0.93)d,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新癀片+复方桐叶烧伤油外敷, 干预周期均为1周。对比3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饮酒、吸烟及急性病程)、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医证候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3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  相似文献   
992.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3):F0003-F0003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并发症如患肢肿胀、皮肤萎缩、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和经久不愈的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传统手术方法采用高位结扎抽剥术,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且可能对邻近的神经和淋巴管造成一定伤害,尤其是大范围抽剥留下的多发瘢痕使许多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对下肢静脉曲张病理的深入研究,以腔内热消融治疗为主的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疗法被业内广泛认可,并纳入相关指南。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血管外科开展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有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993.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5年6月收治PADBS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8例、Ⅲ级3例、Ⅱ级2例、Ⅰ级(死亡)12例。结论 PADBS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加强脱水、激素、过度换气、巴比妥疗法、全身支持等,如果合并颅内血肿应予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患者男,28岁.左上肢疼痛10个月,局部软组织逐渐出现肿胀.2 d前摔倒后X线片示:左肱骨中上1/3骨折.CT扫描:左肱骨中、上1/3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周围软组织肿胀.MRI表现:左肱骨上段呈明显长T1低信号.骨皮质线不连续,周围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包绕,长径约11 cm,边界欠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软组织肿物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骨髓腔内亦不均匀强化,病骨长8.6 cm.MR诊断:左肱骨上段恶性肉瘤伴病理性骨折(图1~3).骨折复位术时取部分肿块组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血滤)对急重型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34例诊断为急重型弥散性脑肿胀、GCS评分为3~6分的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7)。治疗组的病人入院后即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置换液为3.0~4.0L/h,血流量为200~300m l/m in,时间为3~5d;对照组按普通常规治疗。两组病人均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连续监测1周,GCS在治疗后1、10、20d和GOS于3个月后进行检验、评估及统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SE和GCS分别为(12.4±2.2)μg/L、(9.6±2.6)μg/L和(26.3±2.8)μg/L、(6.3±2.3)μg/L,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3个月后GOS评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GOS 4~5级:治疗组7例(41.1%),对照组3例(17.7%);死亡:治疗组6例(35.3%),对照组9例(52.9%)。结论早期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重型弥散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96.
董慧敏  姚晓芳 《甘肃医药》2023,(12):1139-114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患者上肢肿胀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拟行放疗的女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基础护理+穴位贴敷治疗贴护理,对照组(30例)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肘关节周径变化、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肢周径治疗前后分别为(38.49±4.85)cm和(30.39±3.59)c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6,P<0.001);对照组上肢周径治疗前后分别为(38.02±4.70)cm和(32.20±3.15)c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6,P<0.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肢周径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P=0.043)。两组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3.33%和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疼痛总体缓解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6.80±2...  相似文献   
997.
1989年以来,我们共收治镰旁巨大脑膜瘤67例。其中7例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骨窗处脑膨出,术中误诊为深部血管损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和和动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监测在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5例经CT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HBO组、常规HBO组和对照组,应用动态TCD检测患者伤后24h内、3d后、1周后、2周后、3周后、4周后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F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FV)和MCA的搏动指数(PI)。6个月后以格拉斯格结局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计算良好率(1分及2分者为良好)及死亡率。结果 早期HBO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恢复明显快于其他两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其他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HBO治疗可改善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999.
张德生 《河南中医》2022,42(4):547-552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方对白兔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肿胀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白兔30只适应性喂养2d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分为健脾利湿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不做灌胃处理,健脾利湿组给予健脾利湿方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白兔造模前及造模后2 h、12 h...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尺骨干双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60例桡尺骨干双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石膏固定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有效缓解率、肿胀有效缓解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3、5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有效缓解率、肿胀有效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尺骨干双骨折患者可提高疼痛和肿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