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9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80篇
  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谢玮  庞缨  叶絮  冯莹  郭锐 《广东医学》2016,(3):377-379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骨髓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PDCD5)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MM患者骨髓中PDCD5 mRNA的表达量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不同Durie-Salmon分期患者及5例患者治疗前后PDCD5 mRNA表达及β2-MG、CRP水平的差异。结果Ⅰ、Ⅱ、Ⅲ期患者骨髓PDCD5 mRNA表达量依次下降(P<0.05,P<0.01);Ⅲ期患者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而Ⅰ、Ⅱ期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 PDCD5 mRNA表达量与β2-MG水平(r=-0.622,P=0.003)、Durie-Salmon分期(r=-0.791,P<0.01)呈显著负相关,而与CRP水平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5例患者经治疗在获得部分缓解后,其骨髓PDCD5 mRNA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清β2-MG、CRP水平虽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M患者PDCD5 mRNA表达下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治疗后PDCD5 mRNA表达可上调。 PDCD5 mRNA与MM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判断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估国内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117例应用PD-1单抗治疗的晚期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7例(74.4%), 女30例(25.6%);年龄(57.9 ± 10.9)岁, 体质指数(23.6 ± 3.4)kg/m2;有吸烟史79例(67.5%), 高血压病44例(37.6%), 糖尿病19例(16.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70例(59.8%), 1分39例(33.3%), 2分5例(4.3%), 3分3例(2.5%)。101例(86%)既往行肾切除术。病理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104例(88.9%), 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6.8%), 嫌色细胞癌2例(0.9%), 集合管癌2例(0.9%), 嗜酸细胞癌1例(0.08%)。患者诊断为mRCC后行PD-1单抗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分析总体...  相似文献   
43.
细胞铁死亡概述:在2012年Dixon等[2]首次提出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ferroptosis),其显著特征是细胞内铁的积累。铁死亡的本质是在消耗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或谷胱甘肽依赖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one,GPX4)的同时,铁诱导的脂质活性氧的积累及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耗竭[3-4]。脂质活性氧的过度积累将导致细胞作出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脂质、蛋白质和核酸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5]。  相似文献   
44.
恶性黑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许多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其旨在恢复并促进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系统性增强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于手术切除后具有高复发风险或处于疾病晚期(不可切除或存在转移)的患者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的主要目标是程序性死亡受体 1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它们分别是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的两个关键受体。本文主要讨论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效应、可能存在的药物反应性预测标志物与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11(STK11)、细胞死亡调解子抗体(BIM)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收集切除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标本中STK11、BIM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STK11阳性表达率低于旁癌组织[63.08%(41/65)比92.31%(60/65)](χ2=16.022,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BIM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旁癌组织[61.54%(40/65)比21.54%(14/65)](χ~2=21.413,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TK1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转移淋巴结患者[41.38%(12/29)比80.56%(29/36)](P<0.05);Ⅰ~Ⅱ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TK1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72.55%(37/51)比28.57%(4/14)](P<0.05);高分化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TK1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分化、低分化[89.47%(17/19)比51.61%(16/31)、53.33%(8/15)](P<0.05)。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TK11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78.13%(25/32)比48.48%(16/33)](P<0.05)。Ⅰ~Ⅱ期的BIM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70.59%(36/51)比28.27%(4/14)](P<0.05);高分化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分化、低分化[89.47%(17/19)比45.16%(14/31)、60.00%(9/15)](P<0.05)。腺癌BIM阳性率高于鳞癌[75.00%(24/32)比48.48%(16/33)](P<0.05)。结论 STK11、BIM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6.
<正>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了预防罹患朊病毒病的实验鼠脑细胞死亡的方法,并认为可以用来预防其他脑部疾病中大脑细胞的死亡。因此,科学家们未来有望使用单一药物来治疗诸如早老性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一系列脑部疾病。研究成果5月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在线版上。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方法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胚龄12、14、16、18 d胎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结果 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有经典凋亡、坏死性凋亡和副凋亡3种方式.随着小鼠胚龄增加,凋亡指数逐渐升高,在胚龄18 d达到高峰[(29 45±3.34)%,P<0.05].Bcl-2和Bax蛋白表达也逐渐增加,均于胚龄18 d达到高峰,分别为(80.52±4.06、33.67±3.42,P<0.05).结论 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各部位PCD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出现了多种细胞凋亡形式,其中以经典凋亡为主,还出现了坏死性凋亡和副凋亡.  相似文献   
48.
科技日报称,据英国广播公司(BBG)5月7日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了预防罹患朊病毒病的实验鼠脑细胞死亡的方法,并认为可以用来预防其他脑部疾病中大脑细胞的死亡。因此,科学家们未来有望使用单一药物来治疗诸如早老性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一系列脑部疾病。研究成果5月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在线版上。  相似文献   
49.
背景 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 cell death associated gene 8,TDAG8)受体是一种质子敏感的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在机体内广泛表达,但其生物学功能和临床相关性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对TDAG8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TDAG8变构激动剂和变构拮抗剂的发现,为揭示TDAG8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目的 通过论述TDAG8可能介导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阐述TDAG8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相关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内容 系统性地综述TDAG8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趋向 TDAG8可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诱导的肺癌死亡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应答及对肺癌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方法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从胎儿脐血中分化、诱导DC。用足叶乙甙与顺铂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肺癌系A549细胞死亡。DC与死亡的肿瘤细胞培育后,对DC表型变化及抗肿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负载死亡的A549细胞之后并不能促使未成熟DC(iDC)分化为成熟DC(mDC),而在TNF—α的作用下能够成为mDC。死亡的A549细胞负载后的mDC由其所激发和扩增的T细胞细胞数以及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显著。结论化疗药物诱导的肺癌死亡细胞在体外能有效地致敏DC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