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39篇
  免费   28211篇
  国内免费   21300篇
耳鼻咽喉   2863篇
儿科学   5238篇
妇产科学   2902篇
基础医学   28042篇
口腔科学   4859篇
临床医学   47660篇
内科学   37407篇
皮肤病学   3486篇
神经病学   17608篇
特种医学   96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2篇
外科学   23926篇
综合类   113658篇
预防医学   26410篇
眼科学   3761篇
药学   57928篇
  589篇
中国医学   39803篇
肿瘤学   17173篇
  2024年   4436篇
  2023年   15133篇
  2022年   12179篇
  2021年   14767篇
  2020年   12983篇
  2019年   13985篇
  2018年   7648篇
  2017年   12079篇
  2016年   12821篇
  2015年   13983篇
  2014年   19800篇
  2013年   19923篇
  2012年   26115篇
  2011年   28537篇
  2010年   26861篇
  2009年   25567篇
  2008年   24839篇
  2007年   24034篇
  2006年   22678篇
  2005年   23134篇
  2004年   18589篇
  2003年   13931篇
  2002年   9213篇
  2001年   8222篇
  2000年   6450篇
  1999年   5211篇
  1998年   3868篇
  1997年   3066篇
  1996年   2201篇
  1995年   1991篇
  1994年   1664篇
  1993年   1304篇
  1992年   1150篇
  1991年   1126篇
  1990年   917篇
  1989年   918篇
  1988年   562篇
  1987年   448篇
  1986年   355篇
  1985年   222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产率为指标筛选β-环糊精包合满山红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工艺进行考察。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表明与满山红油的比例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包合工艺最佳条件是β-环糊精与挥发油用量比例为9:1(g:m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4小时。结论:此包合工艺可以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MCP-1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不清,最近研究表明MCP-1通过与其受体CCR2的相互作用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用于骨组织早期的破骨细胞,促进其分泌和活性,刺激骨吸收而导致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基本特征的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加,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髓细胞的护骨素表达能力降低,破骨细胞生成增多,骨的质量和结构改变的骨质疏松更加显著,甚至会出现创伤性骨折等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汕尾市城区逸挥基金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片10mg,1次/d,晨服。可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非洛地平缓释片5mg,1次/d,口服,可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和分析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为75.3,对照组成本效果为176.1,其中观察组获得单位效果,成本最低。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与非洛地平比较,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且成本较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P-Smad2/3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细胞因子对瘢痕产生的重要性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因子在3种不同组织共36例标本中的表达,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阳性面积测量和细胞计数。结果TGF-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均为增强高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几乎不表达;Smad3在三组标本间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Smad2/3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最强,增生性瘢痕次之,正常皮肤组织中最低。结论TGF-β1表达增强是病理性瘢痕产生的重要原因,P-Smad2/3的表达水平则可认为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刺鼠信号蛋白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进一步认识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原因。方法 建立过度色素沉着的自体移植皮片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前后自体移植皮片中酪氨酸酶的表达,并与对照治疗组及正常皮肤相比较。结果 酪氨酸酶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色素细胞的胞浆,在大部分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经刺鼠信号蛋白作用后酪氨酸酶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在其他各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刺鼠信号蛋白在自体移植皮片中能竞争性拮抗α-MSH的黑色素合成,使皮片着色能力降低,从而证明皮片移植后表皮细胞中α-MSH的表达上调是皮片呈过度色素沉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自1998年8月-2003年10月,笔者对26例小腿中下段、足跟、跟底、踝部、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或逆行转位修复。结果 26例皮瓣中25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过1~4年随访,皮瓣愈合良好,质地优良耐用。术中测量26例成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的发出部位在外踝尖上5~7cm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在小腿中部穿过深筋膜进入腓肠肌深面。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牺牲主要血管,在修复小腿中下段、足跟、跟底、踩部软组织缺损方面,提供了一个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 6 1例ACV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晨尿 ,按传统肾损害标准分为无肾损害组和有肾损害组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琼脂糖凝胶 (SDS AGE)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分析 2组患者的尿蛋白组分。对SDS AGE诊断为肾损害的患者再进行病理活检确证。结果 ACVD患者传统的无肾损害组已有 15 .3%存在早期的肾损害。SDS AGE判断肾脏损害与肾活检结果相符。ACVD患者早期的肾损害主要是肾小管损害。结论 SDS AGE电泳操作简便快速 ,敏感性强 ,诊断符合率高 ,可作为ACVD患者治疗过程中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环氧化酶-2表达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并评价上述两指标与肿瘤新生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3例胃癌原发灶标本COX-2与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LYVE-1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状况。结果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42/63)和52.4%(33/63),35例标本(55.6%)中可检测到LYVE-1阳性的肿瘤新生淋巴管。COX-2表达与VEGF-C表达、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间呈明显相关关系(P<0.05);但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Lauren分型及有无浆膜浸润等无明显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VEGF-C表达状态、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明显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胃癌淋巴管生成,并顺次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病,临床上一般单侧稍多于双侧。在病因上常见有①遗传因素。②发育异常。③神经异常。在此结合临床实践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