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73篇
  免费   5163篇
  国内免费   1413篇
耳鼻咽喉   258篇
儿科学   371篇
妇产科学   183篇
基础医学   1393篇
口腔科学   274篇
临床医学   13166篇
内科学   268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3183篇
特种医学   179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229篇
综合类   13813篇
预防医学   2181篇
眼科学   260篇
药学   3428篇
  78篇
中国医学   934篇
肿瘤学   1183篇
  2024年   761篇
  2023年   2092篇
  2022年   2120篇
  2021年   2377篇
  2020年   2410篇
  2019年   2235篇
  2018年   1211篇
  2017年   2000篇
  2016年   2383篇
  2015年   2251篇
  2014年   3248篇
  2013年   3296篇
  2012年   4087篇
  2011年   4380篇
  2010年   3916篇
  2009年   3764篇
  2008年   3600篇
  2007年   3087篇
  2006年   2784篇
  2005年   2428篇
  2004年   1916篇
  2003年   1635篇
  2002年   1337篇
  2001年   1175篇
  2000年   884篇
  1999年   689篇
  1998年   504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6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研究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32例,均行磁共振检查,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结果及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结果:所选患者中,2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例诊断为脑干脑神经压迫损害症状,2例诊断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例诊断为脑积水。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移位,对脑干造成压迫。基底动脉长度在29.5mm以上,基底动脉直径在4.5mm以上,横向偏离超过基底动脉起始点到分叉之间垂直连线10mm以上。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可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其中脑卒中居多,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采取磁共振的检查方法,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1.5T磁共振检查的50例腰背疼痛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矢状位T1WI、T2WI、横断位T2WI、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以Pfirrmann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腰椎间盘分级,并对髓核、纤维环前缘和后缘T2值进行测量,分别对各级髓核及纤维环的前缘及后缘T2值进行对比,并对T2值、分级以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选择15例患者时隔6个月进行第2次磁共振检查,对两次椎间盘T2值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腰椎间盘各级髓核T2值中,Ⅳ级与Ⅴ级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级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与分级呈正相关,年龄与T2值呈负相关,T2值与分级呈负相关;15例患者前后两次检测中,椎间盘纤维环前缘、后缘、髓核T2值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采用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进行检查,能够实现有效的定量评估,特别是髓核T2值可对Ⅰ~Ⅳ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差异进行有效反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解析3.0T磁共振成像对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的诊断作用,为其术前提供治疗依据。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肛周围感染患者,共51例,均行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检查进行比对。结果:3.0T磁共振对脓肿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括约肌间型100%(36/36)、经括约肌型91.67(11/12)、括约肌上型100%(2/2)、括约肌外型100%(1/1)、脓肿病灶100%(56/56)、内口总数96.08%(49/51),与手术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诊断管理中,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价值高,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推荐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80例,其中经关节镜确诊为半月板损伤77个,关节软骨损伤80个。所有患者均经CT与MRI检查诊断,并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对比。结果:CT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准确率为83.12%和81.25%,均低于MRI诊断的94.81%和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中应用效果显著,但MRI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97.
【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增强3D-DIR-SPACE序列在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第一组建议剂量0.2mL/kg行3D-STIR-SPACE扫描(对照组),第二组低剂量0.1mL/kg行3D-DIR-SPACE扫描(研究组),两组均行2D-STIR实图重建扫描。在2D-STIR实图像上测量计算神经、血管、淋巴的SI、SNR(将信号相近的淋巴与血管定义为组织1,将信号低于淋巴的血管定义为组织2),统计神经与组织1/2间的差异,比较神经在3D-DIR/STIR-SPACE平扫下的CNR且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低剂量下3D-DIR-SPACE与建议剂量下3D-STIR-SPACE在增强后的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与组织1、组织2在2D-STIR图像上的SI分别为274±37.49、654.20±145.85、267±49.56,SNR分别为267.83±65.62、638.17±202.90、261.03±71.83,神经与组织1在SI、SNR上有明显差异(P1=0.00),神经与组织2在SI、SNR上无明显差异(P2=0.77/0.93)。3D-STIR/DIR-SPACE在臂丛平扫中的CNR分别为89.85±50.36、72.02±34.63,没有明显差异(P=0.06),低剂量下3D-DIR-SPACE与建议剂量下3D-STIR-SPACE在增强后的评分分别为4.55±0.50、4.72±0.45,无统计学差异(P=0.10)。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增强3D-DIR-SPACE扫描在降低剂量的同时能获得达到诊断效果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98.
999.
患者男,52岁。因头痛5年余,加重9个月入院。患者反复出现左侧颞顶枕处隐约胀痛,每次持续10min左右,按揉后症状缓解。近9个月自觉头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每次持续2~3h,头部位置变动、起身活动或遇冷风后症状加重,伴昏沉感,除此患者无其它阳性症状和体征。患者有饲养仓鼠,并被咬伤病史。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多参数磁共振(TRUS mpMRI)图像融合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TRUS mpMRI图像融合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38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穿刺前已完善mpMRI,并对mpMRI上出现的可疑病灶经确认后行前列腺图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 RADS)评分。每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TRUS mpMRI图像融合引导下的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之后进行标准12针系统穿刺。比较并分析靶向穿刺、系统穿刺结果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靶向穿刺中有68例(17.75%)患者出现病理结果升级,显著低于系统穿刺中104例(27.15%)出现病理结果升级(P=0.002);靶向穿刺中有63例(16.45%)患者出现病理结果降级,系统穿刺中有71例(18.54%)患者出现病理结果降级,两种穿刺方法在病理降级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RUS mpMRI图像融合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相比系统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更接近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