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5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673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189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1141篇
口腔科学   146篇
临床医学   2249篇
内科学   1031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182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483篇
综合类   3061篇
预防医学   574篇
眼科学   114篇
药学   801篇
  5篇
中国医学   333篇
肿瘤学   118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704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661篇
  2003年   740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高糖损伤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机制。方法 (1)分离培养HPMC,以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作细胞鉴定;(2)第2代HPMC分别经含1.5%、2.5%、4.25%葡萄糖的M199培养基培养48h后(以正常M199培养基和含4.25%甘露醇的M199培养基为对照),检测HPMC caspase-3活性和HPMC凋亡情况;(3)分别用25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Z-VAD.fmk和4.25%葡萄糖共同刺激体外培养的HPMC(以DMSO和4.25%葡萄糖为对照),流式细胞仪观察HPMC凋亡情况,同时检测50μmol/L Z-VAD.fmk组和葡萄糖对照组caspase-3活性。结果 (1)HPMC caspase-3活性和凋亡率与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06和0.9868,P<0.01),且HPMC caspase-3活性与凋亡率呈正相关(r=0.9860,P<0.01)。与M199对照组相比,2.5%葡萄糖组和4.25%葡萄糖组HPMC caspase-3活性和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1.5%葡萄糖组及4.25%甘露醇组HPMC caspase-3活性和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2)4.25%葡萄糖组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4.25%甘露醇组(P<0.05),但4.25%甘露醇组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Z-VAD,fmk组HPMC凋亡率(P<0.05)和caspase-3活性(P<0.05)显著下降,且HPMC凋亡率与Z-VAD.fmk呈负相关(r=-0.8836,P<0.01)。结论 (1)高糖能以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比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血细胞表面3种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PNH患者粒细胞表面GPI锚定蛋白CD55、CD59和CD8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改变。结果 PNH患者粒细胞表面3种GPI锚定蛋白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均<0.05),红细胞表面CD55和CD59也表现出相关(P<0.01),但与粒细胞表面CD55和CD59的缺乏情况并不一致。结论 PNH患者同一系血细胞表面GPI锚定蛋白呈平行关系,这有助于对PNH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与TGF—β1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的增多可能诱导TGF—β1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74.
75.
76.
胡长坤  曹世龙 《癌症》1993,12(5):375-377
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研究鼻咽癌上皮样细胞株(CNE)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结果发现CNE细胞仍保持原代细胞的DNA含量水平(超三倍体和亚四倍体),随着细胞接种时间的延长细胞周期中G0/G1时相细胞的百分数逐渐升高,而S%和G2+M%则逐渐降低。该项研究还发现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细胞周期中各时相细胞的运动均逐渐延缓,其中以G0/G1和G2+M时相细胞的运动减慢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7.
张峻梅  郭华  唐方  李玲 《现代免疫学》2004,24(4):296-296,31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之一是在致病原的作用下,Th1/Tb2失衡,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B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IgE。而CD23为IgE低亲合力受体,是B淋巴细胞激活的表面标志。故研究哮喘患者CD23的表达具有意义。本研究以CD19作为总B淋巴细胞标志分别对正常人和哮喘患者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  相似文献   
78.
MACS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游离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微转移情况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手术中切除肿瘤前收集腹腔冲洗液,采用磁激活细胞分离术(MACS)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细胞进行富集并检测。分别标记带磁珠的细胞角蛋白(CK)抗体,经磁柱富集CK^+上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含量,并比较胃癌组与胃平滑肌瘤组(对照组)以及胃癌不同分期之间、磁富集前后CK^+上皮细胞含量的差异。结果 在未经MACS富集的标本中较少发现CK^+ CD45^-细胞;在富集后的标本中其含量在胃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1/50,1/10,P〈0.001);pTNM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0.67%,3.42%,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MACS能有效地富集上皮来源细胞,提高上皮源细胞的检出率,并能反映腹腔游离癌细胞数量;上皮细胞数量与胃癌的存在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其有利于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9.
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2-09―2006-03期间15例PMS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了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细胞移植.单独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全部回输采集物进行CD34+细胞纯化.预处理采用BEAM(卡氮芥、依托泊甙、阿糖胞苷、马法兰)方案.中位随访期为21(3~45)个月,移植前后应用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EDSS)、年平均发病次数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分选后中位CD34+细胞纯度为93.2 (78.6~97.7)%,中位回收率为67.0(22.4~79.8)%,相当于减少了4个对数级的T细胞.无移植相关死亡,造血重建时间与其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相当,未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及并发症.患者移植后12个月EDSS评分(3.95±2.55)较移植前(5.64±0.71)降低(P<0.05),年平均发病次数移植后(0.45±0.82)较移植前(1.31±0.71)减少(P<0.05).移植后45个月疾病无活动者生存率为(47.01±17.87)%,EDSS评分无进展者(包括稳定和改善)生存率为(57.69±20.24)%. 结论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PM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变化规律,为临床制订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ELISA方法确定待检对象中HBsAg阳性与阴性,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HBeAb阳性与阴性;流式细胞仪技术同时检测55例HBV感染者和17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HBsAg携带者、HBsAg和HbeAg双阳性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4^ /CD8^ 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而HBsAg和HBe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4^ /CD8^ 比例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HBV感染导致机体T细胞免疫反应,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病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