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高氧液体的动脉血氧分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护理学报》2001,8(4):5-6
目的 寻求改善烧伤患休克期全身缺氧的有效途径。方法 按患入院次序,将相同程度的烧伤患给预不同处理,输平衡盐油的30例对照组,输高氧液的30例为观察组。结果 大面积烧伤患输注高氧液后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静脉输注高氧医用液,有效改善全身缺氧,纠正酸中毒,有利于病人过休克期。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 (CO)中毒患者血一氧化氮 (NO)含量及其与动脉氧分压 (PaO2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的关系。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了急性CO中度中毒 14例、重度中毒 2 1例患者的血NO含量 ,并与PaO2 、PaCO2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中、重度CO中毒组患者血NO含量分别为 (36 .6 +9.9)、(35 .7+10 .7) μmol/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6 4 .9+14 .3)μmol/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中度和重度中毒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急性中、重度CO中毒患者血NO含量均与PaO2 呈明显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92 8、0 .891,均P <0 .0 1;与PaCO2 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中、重度CO中毒患者的缺氧可能是导致血NO含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为吸入低浓度NO治疗急性CO中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3.
航空环境生理学是航空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航空生物动力学、临床航空医学及航空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因它是学员最初接触的航空医学课程,在学习中会感到吃力。笔者认为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抓住氧分压、缺氧和低气压3条主线,并运用比较法学习,就较易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84.
长居海平面试飞人员进入高原工作的机体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居海平面工作和生活试飞人员在高原工作的生理机能变化。方法:对长居海平面70名试飞人员,在2000m-5000m处试飞工作中,随同问询、诊查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结果:低氧分压是高山病各种症状的主要原因,加之高原特有的环境因素,使人体各系统产生许多异常症状。结论:生物机体不仅能接受环境因素的变化,发生一定的反应,而且在某些环境因素下,能相应改变自己的生理机能,但在适当卫生预防保健措施下,绝大多数人可很好地适应,而顺利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术前高血压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行CABG 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被分组进行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术前有高血压者行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30 min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PaO2/FiO2)比值明显低下(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胸腔引流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正常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6.
淹溺是较常见的意外事故,人体溺水吸入淡水或海水后,尽管血容量、血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严重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全身脏器不可逆的损害。淹溺早期使用正压通气特别是呼气末正压(PEEP)可扩张陷闭肺泡,增加呼气末肺容量,使血氧交换增加,促进肺泡液和间质液回流入血管腔,使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短期内可使肺水肿和心功能迅速改善。我院2003-2007年对28例淹溺肺水肿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7.
氧自由基能介导血管运动,是连接肺泡氧分压(P_AO_2)与肺血管紧张性的纽带。肺内适量的氧自由基对肺血管基础张力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参与肺泡 V/Q 比例的调节。缺氧时,肺内氧自由基生成不足可能是引起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脑胶质瘤内氧分压与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22例,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开颅暴露肿瘤及周围脑组织后,分别将氧分压电极插入肿瘤及脑组织,平衡后开始记录数据。结果 在吸入气体浓度百分比为1%~2%异氟醚:99%~98%氧气情况下监测的胶质瘤内氧分压为(17.1±11.4)mmHg,其中各级胶质瘤平均氧分压分别为:Ⅰ级(25.7±6.9)mmHg、Ⅱ级(21.9±4.1)mmHg、Ⅲ级(3.3±2.7)mmHg、Ⅳ级(1.2±0.4)mmHg;正常脑组织氧分压(54.3±14.6)mmHg。低度恶性组(Ⅰ~Ⅱ)平均氧分压(23.9±5.9)mmHg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氧分压(P<0.01)。高度恶性组(Ⅲ~Ⅳ级)平均氧分压为(2.4±2.2)mmHg,与低度恶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脑组织氧分压显著高于胶质瘤的氧分压(P<0.05)。结论 ①脑胶质瘤氧分压低于正常脑组织氧分压。②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其氧分压越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24例APP伴MODS患者与19名健康人血浆ET水平,分析APP后MODS患者血浆ET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酶学、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PP伴MODS患者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死亡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血浆ET含量与APACHEⅡ评分、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参与了APP后MODS的发病过程,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浆ET含量水平可作为APP后MODS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运动中体内的糖代谢由有氧氧化向糖酵解转变的机制问题。方法让15例受试者做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确定代谢转变强度。结果在代谢转变为强度时,血乳酸值与静脉氧分压无关,与丙酮酸值显著相关。结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转变机制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是为了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作用,以保证其快速供能。与缺氧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