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0篇
内科学   12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37篇
预防医学   158篇
药学   241篇
  2篇
中国医学   215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宋雅婵  谢晶日  李贺薇 《新中医》2017,49(11):169-170
正慢性胆囊炎在中医论著中属于胁痛、胆胀和黄疸的范畴。《素问·缪刺论篇》提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是胁痛的病因。《灵枢·胆胀》描述"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景岳全书·黄疸》一篇明确黄疸是胆气败、胆液泄所致的胆系疾患的表现。在治疗上,叶天士提出辛香通络、甘缓理虚、辛泄袪瘀等治疗方法~([1])。现代中医研究认为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可归结为情志失调、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气郁  相似文献   
92.
周士强 《光明中医》2022,37(1):142-144
目的 此文主要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及四逆散组方特点,阐述临床治疗脑鸣的心得体会.方法 总结四逆散加减治疗脑鸣的临证经验,并结合脑鸣气机升降失常基本病理过程,进一步探讨脑鸣的临床论治.结果 结合气机升降理论可以充分阐述四逆散治疗脑鸣的内在机制,值得探讨研究.结论 脑鸣临床论治多以肾虚脑髓不足为主,但须认识到气血精津液之间转化的客观规律则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机升降失常是脑鸣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大量临床实践亦表明,四逆散加减临床可有效治疗多种难治性脑鸣.因此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脑鸣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大夫诊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3.
《广西中医药》2014,(3):7-9
<正>升降散系温病学名方,该方最早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后为清代医家杨栗山命名,载于《伤寒瘟疫条辨》[1],并将其列为"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备受近代中医名家蒲辅周、赵绍琴推崇。关于升降散的组成,《伤寒瘟疫条辨》云:"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1]方中虽仅有四味药,但药少力专,疗效显著,故而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口服升降散加味及普瑞巴林,对照组单纯口服普瑞巴林,2组疗程均为20 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PPI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VAS及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升降散加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效果优于单纯普瑞巴林。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扰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79例,给予口服升降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并随症加减,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5~8个疗程的治疗,并随访1个月,治愈41例,显效24例,显愈率82.28%。结论:升降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扰型偏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基于葶苈子药性沉降,根据“病位在里者宜沉降”的治则,建立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结合病势趋向的改变,验证葶苈子药性“沉降”的科学性,以期初步阐释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 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 mg·kg-1)、阳性药地塞米松组(0.075 mg·kg-1)、葶苈子低、中、高剂量(1.167、2.334、4.668 g·kg-1)组并通过胸膜腔注射1%角叉菜胶(2 mL·kg-1)建立肺水肿模型,检测肺水肿评价指标(肺剖检、胸腔渗出液量、白细胞数量、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确定葶苈子干预肺水肿的最佳剂量;检测与机体气机调节密切相关的五大系统(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指标,观察葶苈子干预对肺水肿大鼠病势趋向的改变,确定其升降浮沉之性;并观察各组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炎症细胞种类和数目等,初步探究葶苈子改善肺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显著增加(P<0.01),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并出现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弓背现象,少量大鼠鼻子湿润,鼻孔出现泡沫状液体等症状,剖检时肺出现体积增大或伴有瘀血,气管处出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可减少大鼠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降低肺脏器系数、肺湿重/干重及肺含水量,改善肺组织水肿出血等,且以葶苈子中剂量治疗肺水肿效果最佳(P<0.01);对于呼吸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咳嗽潜伏时间、引喘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咳嗽次数和喘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咳嗽潜伏期、引喘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喘息次数(P<0.01);对于泌尿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少尿量,葶苈子中、高剂量显著增加尿量(P<0.01),低剂量组明显增加尿量(P<0.05),但均对排汗无影响;对于消化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显著增加(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显著下降(P<0.01),胃泌素(GT)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显著增加小肠推动率(P<0.01),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P<0.01),显著减少胃残留率(P<0.01),显著或显著减少GT以促进胃肠运动及胃肠道的运输(P<0.01),增加胃动素(MTL)促进大鼠的胃排空(P<0.05,P<0.01);对于循环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的心率有升高趋势,收缩压(SBP)显著升高(P<0.01),舒张压(DB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明显增加LVEF、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中剂量组显著增加LVEF、LVFS、CO和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高剂量组显著增加LVFS(P<0.01),显著降低大鼠的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对于中枢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葶苈子明显减少大鼠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站立次数和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增加静止时间和旷场边缘活动时间(P<0.05,P<0.01);此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管腔周围的炎症浸润严重,气管增厚、内有水肿液聚集,肺组织破坏严重,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4(IL-4)明显提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能减少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积聚,减少肺小血管充血和肺间质水肿,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升高IgE水平,降低肺组织ROS水平(P<0.05,P<0.01)。结论 葶苈子对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泻水逐饮、调节水液排泄,降泻肺气、调节气机、泻肺气之壅闭,促肺气肃降、调节气机下行,提示葶苈子作用趋势为沉降。其中以葶苈子中剂量作用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来发挥干预作用的。  相似文献   
97.
本文基于中气升降相因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机制及治则进行分析。中气升降失调则精、气、血、津液转化及运输紊乱,致气滞、痰湿、瘀血阻于颈前,形成甲状腺结节。结合"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特点,中气升降失调贯穿于本病发展的始终,无论是肝、脾、肾、心、肺等脏腑的病变,还是病理产物的产生,皆与中气升降失调有关。故其临床治疗大法当为"补益中土、健运中气、左升右降"。  相似文献   
9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具有破坏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出现心肺代偿的呼吸衰竭进而并发肺性脑病,同时由于出现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滞留堵塞呼吸道从而引起各种神经病症,也是该病最常见的死因[1]。在临床上我们一般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措置,但是由于该种方法容易诱发并发症,同时患者也不太愿意接受该种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方法逐渐在临床中应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对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40例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石拓  时昭红  张介眉 《光明中医》2014,29(2):239-241
张介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师带徒第二、第三批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至今已悬壶四十余载,广撷搏采,学验俱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脾胃病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0.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与中药均是印迹模板印迹作用的聚集体,在印迹模板作用规律下,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与人体的靶点通过"锁-钥"关系以非共价键结合,中药客体超分子通过键的作用可纠正人体主体超分子在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时发生的寒热、气机失调。人体具备抵抗外界病邪侵袭的能力,有赖于其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并能祛除病疾,有赖于其能调整人体气机紊乱,或顺应气机、祛邪外出以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基于此,在分析中药"升降浮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其物质基础,并建立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进行剖析,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