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8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45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48篇
口腔科学   142篇
临床医学   1509篇
内科学   25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442篇
外科学   3730篇
综合类   3777篇
预防医学   491篇
药学   1435篇
  33篇
中国医学   76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862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144篇
  2010年   923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索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方法。方法选取8具成人颅一颈椎标本,采用改良四柱式定位框架固定于枕颈,使颅-颈-肩形成统一刚体,保持空间位置恒定,CT薄层扫描获取枢椎三维定位信息,采用Aero—Tech立体定向手术规划系统三维建模,设计安全、可视化、个体化的虚拟置钉路径,反复虚拟演示验证钉道安全后,导向弓把持下置人导向钢针,复查CT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16个枢椎椎弓根置钉过程中,方向出现偏差(横突孔突破)1个,失败率为6.25%。结论目标椎弓根的容积三维重建、置钉路径可视化设计和虚拟演示,使操作过程简单、直观而精确,不需要线形和角性参数的测量;加上导向抓持装置提供的稳定性,使该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揭示青少年胸椎特发性侧凸患者椎管内脊髓的偏移,明确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包括39名以右胸弯为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测量主胸弯节段内(T5-12)椎管内脊髓与凸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计算脊髓的偏移,揭示其变化趋势,并分析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5-12节段椎管内,脊髓与凸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与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P〈0.05),即脊髓向凹侧椎弓根偏移,且以顶椎区最为显著,而逐渐向两侧端椎区递减。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和0.546)。[结论]胸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侧凸节段椎管内脊髓偏移的现象,且以顶椎区最显著。研究结果提示脊髓偏移可能与脊椎偏移后凹侧脊神经的牵拉有关,而且凹侧置钉的风险高于凸侧。  相似文献   
33.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发生在硬脊膜或邻近区域的异常动静脉分流。虽然该病多数被认为与外伤、炎性反应、感染或压迫有关,属后天性疾病,但目前临床上遇到的绝大多数病例中很难确定其真正原因,文献中能确定原因的病例报告也极少。笔者在2006年6月诊治了1例在椎板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于术后8个月在原手术区域出现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舰  周宁  金立国  程小宾 《人民军医》2006,49(11):639-640
自2000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3例中,男8例,女15例;年龄53~65岁,平均5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例,跌倒20例,坠床1例。顺粗隆间骨折14例,逆粗隆间9例。入院后均行胫骨结节牵引,伤后至手术时间3~8天。  相似文献   
35.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特别好发于老年人。我院自2001年3月~2004年12月应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皮质骨拉力螺钉由前向后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33例,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锁骨钩钢板或可吸收螺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评价锁骨钩钢板或可吸收螺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27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17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10例。结果27例随访7~27个月,平均15个月,按Karlsson分类进行评价: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10例,B级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组A级3例,B级7例。结论锁骨钩钢板和可吸收螺钉均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可吸收螺钉固定需同时重建喙锁韧带,而锁骨钩钢板固定更牢,更能早期活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39.
于涛  郭庆立  刘安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17-2317
我院1999年4月~2003年11月,对41例股骨远端骨折作动力髁螺钉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0~84岁,平均34岁。交通事故伤29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4例。其中闭合性损伤33例,开放性损伤8例。A0分型:A1型4例,A2型9例,A3  相似文献   
40.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70.6±2.3)岁;Evans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8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68~90岁,平均(74.2±3.8)岁;Evans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Ⅴ型3例。临床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部运动功能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3.0±2.7)周,外固定支架组为(12.3±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DHS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外固定支架组优12例,良8例,可8例,差5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外固定支架组较DHS组安全简便,术后疗效DHS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