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43篇
  免费   3803篇
  国内免费   5035篇
耳鼻咽喉   510篇
儿科学   454篇
妇产科学   251篇
基础医学   6142篇
口腔科学   1149篇
临床医学   12259篇
内科学   4418篇
皮肤病学   272篇
神经病学   4714篇
特种医学   25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398篇
综合类   22488篇
预防医学   3688篇
眼科学   636篇
药学   8073篇
  176篇
中国医学   6072篇
肿瘤学   1211篇
  2024年   730篇
  2023年   2364篇
  2022年   2126篇
  2021年   2725篇
  2020年   2837篇
  2019年   2731篇
  2018年   1276篇
  2017年   2242篇
  2016年   2511篇
  2015年   3029篇
  2014年   4612篇
  2013年   4719篇
  2012年   5779篇
  2011年   6526篇
  2010年   5526篇
  2009年   5069篇
  2008年   5530篇
  2007年   4800篇
  2006年   4179篇
  2005年   4090篇
  2004年   3255篇
  2003年   3007篇
  2002年   2194篇
  2001年   1792篇
  2000年   1294篇
  1999年   1059篇
  1998年   823篇
  1997年   681篇
  1996年   685篇
  1995年   496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枢椎泪滴样骨折的后路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后的稳定性和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枢椎泪滴样骨折均于颅骨牵引复位后行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9个月。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枢椎泪滴样骨折是不稳定的伸展型骨折,应用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l281(mouse anti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l28l阳性细胞亦分别有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年龄因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了解基因治疗对老年大鼠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1月龄(幼年组)、9月龄(成年组)及24月龄(老年组)雄性Wistar大鼠各6只,取MSCs经体外分离、培养及携带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后,定量检测BMP-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表达,以及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Ⅰ型胶原、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骨桥素(osteopontin, OPN)的表达.将转染的各组MSCs分别与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 TCP)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3周后取材,比较各组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结果 ELISA检测表明BMP-2基因修饰的MSCs可以有效表达BMP-2,且表达量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P于诱导后第9天达高峰,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第7天,RT-PCR半定量检测示各组均有成骨细胞特征性蛋白,即:Ⅰ型胶原、OPN及BSP的明显表达,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2基因转染的MSCs与TCP复合后可诱导裸鼠体内异位成骨,各组成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P-2基因修饰的老年大鼠MSCs可以恢复成骨分化能力,基因治疗可能为老年性骨骼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4.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重 《护理学杂志》2006,21(4):32-33
对5例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予以术前心理护理和常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均无甲状腺功能损伤,伤口甲级愈合,患者对术后的美容效果满意;其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住院4~7 d出院.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5.
殷广文  高恩建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21-2121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均寿命逐渐延长,我国也逐渐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随着老年人比例的不断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96.
林志勇  张春燕  綦成 《山东医药》2003,43(17):46-46
牙本质敏感症(Dental hypersensitivity,DH)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牙痛的常见原因之一。2001~2003年,我们采用极固宁治疗DH患者36例(102颗牙齿,年龄32~71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甲状旁腺肿瘤较为少见,甲状旁腺癌更罕见。我院近期手术治疗甲状旁腺癌1例。报告如下。病人男性,25岁。因发现颈前肿物1年于2005-03-20入院。1年前因脑外伤检查发现右颈前有一肿物,如鸽卵大小。声音无嘶哑。同时伴有右髋关节疼痛,右肾结石。入院查体:颈前可见局限性隆起,右甲状腺下极可触及一直径约4cm大小肿物,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碱性磷酸酶(ALP)1600U/L,血清磷0.68mmol/L,血清钙3.0mmol/L,尿钙2.01mmol/L,24h尿钙4.6mmol/L,总尿量2300mL;甲状腺功能正常;肾功能正常;甲状旁腺激素-全段(iPTH):1703ng/L。右髋关节诸骨骨…  相似文献   
9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分化为创面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参与创面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Wistar大鼠股骨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MSCs,体外培养扩增后,用BrdU标记细胞。另于同种雄性Wistar大鼠背部正中,制备1cm×1cm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BrdU标记的1×106/mlMSCs从阴茎静脉输注,术后第3天与第7天切取创面组织,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单染色,以及BrdU和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创面皮下组织、皮脂腺、毛囊和骨髓腔中。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显示,皮脂腺和毛囊有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广谱角蛋白。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MSCs归巢并参与创面修复;在实验性全身皮肤缺损创面微环境下,MSCs可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  相似文献   
99.
陈三军 《四川医学》2006,27(11):1181-1182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治疗与41例小骨窗清除术比较。结果ADL评定疗效。改良翼点组:Ⅰ级17.1%,Ⅱ级24.4%,Ⅲ级29.3%,Ⅳ级17.1%,Ⅴ级2.4%,死亡9.8%,恢复良好(达Ⅲ级以上)70.7%;小骨窗组:Ⅰ级9.8%,Ⅱ级12.2%,Ⅲ级14.6%,Ⅳ级29.3%,Ⅴ级4.9%,死亡29.3%,恢复良好36.6%。P<0.05。结论改良翼点入路与小骨窗清除术相比,具有止血彻底,血肿清除率高,可及时有效的解除脑疝对脑干的压迫,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27例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患者根据损伤部位及伤情轻重不同,采用一侧或双侧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分别施行额极或(和)颞极切除内减压术,颞肌下外减压术获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加强综合治疗。结果:本组27例全部存活,根据GOS评分标准,其中26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3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无1例手术死亡及术后再次出血者,无术后伤口脑脊液漏等。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效果满意,不仅能迅速缓解颅内高压,还能有效地控制伤后继发性脑肿胀及脑水肿,防止脑疝,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