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0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795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663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2139篇
内科学   599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3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58篇
综合类   2720篇
预防医学   213篇
眼科学   285篇
药学   619篇
  8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30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819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551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目的 为了减轻免疫诱导过程中对受体的侵袭 ,进一步探讨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通过异体骨髓移植诱导同种皮肤移植免疫耐受。方法 通过骨髓腔内直接注射异体骨髓细胞 ,进行骨髓移植。结果 皮片的平均存活时间是 (88.0± 6 .0 )天 (P <0 .0 0 1 )。为了探讨其普遍性 ,我们用此诱导方法 ,还进行了同种全耳移植。平均存活时间是 (1 4 6 .0± 1 5 .1 )天 ,并有 1只移植耳存活时间已超过 1年 ,未见任何排斥反应。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 ,通过骨髓腔内直接注射异体骨髓细胞 ,进行骨髓移植的方法 ,不仅在皮肤移植上可以诱导长期稳定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而且在实质性器官耳的同种移植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疗5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其中2例术后数年出现不明原因高热,经痰培养、尿培养、胸片及手术剖腹探查证实为急性结核播散,治疗后1例好转。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提高患者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近来,一些学者分析了影响移植物存活与丧失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移植免疫治疗的一些新观念,强调了减低免疫抑制剂毒性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人核糖体小亚基蛋白(RPS)24剪接变异体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剪接位点特异性引物技术,检测60例胃癌和7例胃溃疡标本中RPS24剪接变异体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所有的胃癌和胃溃疡标本中均出现RPS24a mRNA表达;而RPS24c mRNA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96.7%,癌旁正常黏膜为11.7%;并且低、未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5个、TNMⅢ、Ⅳ期病例的RPS24c mRNA表达比率分别显著高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5个、TNM Ⅰ、Ⅱ期胃癌病例(P<0.05)。胃癌组织中RPS24 mRNA的总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0.01),而且TNMⅢ、Ⅳ期胃癌中RPS2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P<0.05);胃溃疡中RPS24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胃黏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PS24剪接变异体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展、转移有关,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评估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6.
周伟安 《华夏医学》2004,17(6):1005-1005
无晶状体后囊支持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多采用缝线固定法。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病例,由于固定缝线处理不当,产生线头外露或线头包裹性囊肿,导致明显异物感,甚致引起严重的迟发性眼内感染。我院1999-2003年用同种异体巩膜移植治疗此类患者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genic activity of allogenic decalcified bone matrix (DBM) used as a carrier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were studied. Following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Urist, allogenic DBM was made. In vitro, DBM an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BMSC) from rab-bits were co-cultured for 3-7 days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a series of hist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were performed under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vivo the mixture of DBM/BMSC co-cultured for 3 days was planted into one side of muscules sacrospinalis of rabbits, and the DBM without BMSC was planted into other side as con-tro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t postoperative week 1, 2 and 4,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observed under SEM. The results showed during culture in vitro, the BMSCs adherent to the wall of DBM grew, proliferated and had secretive activity. The in vivo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BMSCs and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 in the perivascular region invaded gradually and proliferated together in DBM/BMSC group, and colony-forming units of chondrocytes were found. Osteoblasts,trabecular bone and medullary cavity appeared.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round muscles almost disappeared at the second weeks. In pure DBM group, the similar changes appear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DBM to center, and the volume of total regenerate bones was less than the DBM/BMSC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ture of DBM and BMSC ha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ectopic induced osteogentic activty.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为供鼠,SD大鼠为受鼠,受鼠分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的预处理方案,A组受鼠自移植前4~1 d,腹腔注射氟达拉宾(1 mg/kg),移植前4 h接受2Gy的全身照射;B组受鼠仅在移植当天分别接受6 Gy的全身照射.各实验组受鼠均在移植当天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3.8×107;对照组大鼠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GVHD反应.结果移植前接受氟达拉宾和2 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大鼠生存期较长,且 GVHD 临床和病理评分也较低.结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可有效预防GVHD,拓宽临床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9.
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 6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3例 ,机器绞扎伤 2例 ,砸伤 1例。其中跟骨后 1/ 3缺损 3例 ,后 1/ 2缺损 2例 ,后 2 / 3缺损 1例 ,均伴有足跟软组织不同程度缺损和跟腱断裂。皮瓣范围 6 cm× 7cm~ 12 cm× 17cm。急诊手术 2例 ,择期手术 4例。采用异体骨修复跟骨缺损 ,跟腱“Z”字形延长钢丝固定于再造跟骨粗隆处 ,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 X线片显示 :移植异体骨对位良好 ,恢复了足跟结构。术后 3~ 6个月足跟部皮瓣感觉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个月~ 3年 ,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 ,未见明显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足外形饱满 ,可负重行走。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骨修复跟骨缺损 ,取材方便 ,且符合人体自然结构及功能要求。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 ,手术风险小 ,操作简便、外形好、有感觉 ,可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60.
异体脱蛋白骨作为骨修复材料,尽管不如自体骨,但同样有诱导成骨的性能,并且取材方便,骨源充足,近来普遍受到重视。我院在1997—2002年采用异体脱蛋白松质骨作为移植材料,填补颌骨骨腔性缺损2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