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8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31篇
口腔科学   985篇
临床医学   475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2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40篇
综合类   787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87篇
  1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总结髌骨环扎髌前筋膜缝合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和对手术方法及手术材料应用的意义和认识。讨论髌骨环扎髌前筋膜缝合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中的聚合力、压应力、张应力的关系。方法:采用髌骨环扎髌前筋膜缝合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48例,术中屈膝观察骨折固定情况及最佳的外固定位置(160°~175°)石膏托外固定。7周左右去除外固定,适当膝关节屈曲活动锻炼。结果:经过6个月~1年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膝关节恢复正常90%以上。结论:髌骨环扎髌前筋膜缝合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有方法简单易行、经济、使用疗效确切可靠,无需第二次手术去除内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2.
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桡骨头切除、尺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 修复或重建手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合并M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9月-2006年4月,对18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合并MCL损伤患者,手术行桡骨头切除的同时,对MCL采用直接缝合修复或带蒂筋膜重建治疗.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1~57岁.跌扑伤或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骨折按Mason分类,Ⅲ型13例,Ⅳ型5例.15例于伤后2周内手术;3例陈旧损伤,分别于伤后4、6和14个月手术.手术修复MCL4例,重建MCL14例. 结果 术后18例均获随访1~5年,平均3年.根据 Broberg 等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4例,良12例,可 1 例,差 1 例,优良率为 88.9%.3 例肘部轻度疼痛,1 例中度疼痛,14 例无疼痛.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 110~140°,平均130°.前臂旋前 35~85°,平均 75°;前臂旋后 65~89°,平均 80°.患侧握力较健侧减少3%~28%,平均15%;伸肘力量减少8%~39%,平均30%;屈肘力量减少7%~29%,平均18%;旋前力量减少7%~31%,平均20%;旋后力量减少15%~45%,平均25%;患侧与健侧在相同外翻应力(外翻力矩2 Nm) 下X线片提携角增加 0~11°,平均 5°.以上指标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CL 是抵抗肘关节外翻应力最主要的因素,在无条件行桡骨头假体置换时,行桡骨头切除、修复MCL 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但远期效果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培养的人骨肉瘤MG-63成骨样细胞受流体剪切应力(FSS)作用后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失重情况下骨质减少的可能机制.方法 MG-63成骨样细胞传代于25 mI培养瓶中,培养24 h后细胞被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和1 G组(每组又下设立FSS作用组和无FSS作用组).48 h后,将细胞置于流室系统中进行刺激实验.FSS强度设为0.5 Pa,作用时间分别为15、30和60 min.其后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PCR,检测细胞内Cbfα1 mRNA的表达,并计算与内参照GAPDH mRNA的比值.同时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Cbfα1蛋白的表达.结果 和无FSS作用组相比,FSS作用组的Cbfα1的表达在30 min和60 min均显著增强,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15~60 min)Cbfα1的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和1 G组相比,模拟失重组的Cbfα1表达水平降低,在30 min、60 min时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FSS可以促进MG-63成骨样细胞内Cbfα1的表达,模拟失重可显著抑制FSS对MG-63成骨样细胞内Cbfα1表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口腔种植学     
种植体-基台连接形式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Ankylos SynCone基台覆盖义齿即刻种植修复的护理配合;圆柱形螺纹种植体螺纹的优化设计和应力分析;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义齿的临床观察;牙种植外科骨收集器内骨碎屑成骨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根管钉与牙体抗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面积缺损无髓牙的修复治疗中,根管钉在为修复体提供良好固位力的同时,改变了无髓牙的应力分布,影响其抗力。根管钉的类型、长度、直径及其它相关因素(粘固剂、核材料和加箍效应)决定根管钉对牙体抗力的影响程度。树脂根管钉,尤其是碳纤维加强树脂根管钉较金属根管钉更有利于牙体抗力。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避免攻纹根管钉就位时产生的高应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压应力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简易气控加压细胞培养仪给细胞施5、10、15、25、50、100、150mmHg(1mmHg=0.133kPa)压力(n=6),持续4d,作为实验组;不施压设为对照组(n=6)。分别以MTT法测定细胞吸光度(A)值并计算生长抑制率(inhibitionratio,IR),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及Annexin-V-PI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10、15、25、50、100、150mmHg压力组及对照组,细胞A值分别为0.228±0.004、0.226±0.003、0.213±0.005、0.180±0.005、0.172±0.007、0.165±0.004、0.164±0.004、0.230±0.005,IR分别为0.8%、2.0%、7.3%、21.7%、25.2%、28.2%、28.2%和0。DNA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1.80%±0.44%、72.32%±0.40%、74.56%±1.01%、82.82%±2.76%、86.77%±2.06%、88.23%±1.27%、89.11%±1.74%、71.46%±0.49%,早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2%±0.49%、5.12%±0.74%、8.58%±0.79%、19.28%±1.40%、25.60%±1.21%、35.80%±2.39%、36.18%±2.38%、4.00%±0.36%。其中5、10mmHg压力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5、50、100、150mmHg压力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5、25、50mmHg压力组细胞A值和G1期细胞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100、150mmHg压力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5、25、50、100mmHg压力组早期细胞调亡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50mmHg压力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持续压应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复合效应,是临床上压迫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不锈钢接骨板坚强内固定可引起钢板固定局部骨质疏松,为最大限度减轻接骨板早期应力遮挡的影响,实验设计在不锈钢接骨板下加入不锈钢垫圈及超高分子聚乙烯垫圈,观察置入不锈纲接骨板后接骨板下骨质结构的组织学改变,并与传统加压钢板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1999-08/2006-07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成年雄性家兔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加压钢板固定,实验组在钢板下加用不同组合垫圈固定,每组32只。②分别于术后第4,8,12,20周麻醉后处死家兔,每批8只,取出胫骨行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测量钢板下胫骨内外径及双侧骨皮质厚度;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理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 结果:64只家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固定术后4周,两组家兔骨质情况无明显差别。②固定术后8周两组接骨板下皮质骨开始出现松质骨样改变,实验组皮质骨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③固定术后12周,对照组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接骨板下皮质骨呈明显松质骨样改变;实验组改变不明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 0.01)。④固定术后20周,对照组接骨板下皮质骨出现较实验组更为显著的骨质疏松。 结论:接骨板下加用不同组合垫圈可以明显减轻固定早期因血运障碍导致的骨质疏松,在骨折愈合的中后期可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效果优于传统加压钢板固定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采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切片法对杵臼附着体、杆卡附着体种植固位设计,在功能状态下种植体及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状况进行评价.方法:在无牙颌一侧上颌骨缺损的光弹性模型中于1、3、5和7位植入4个种植体,分别设计杵臼式和杆卡式附着体,在单侧和双侧垂直向载荷下观察种植体及其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发现杵臼附着式固位的种植赝复体在行使功能时其腭部、牙槽骨、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值均远高于杆卡附着式固位的种植赝复体.结论:为了保护组织健康,提高种植成功率,建议在临床上应慎重选用杵臼式附着体.  相似文献   
999.
咬合支持恢复前后海马内代谢物质变化的临床初步研究;不同固位形式可摘局部义齿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研究;厚度对塑料基托材料颜色的影响;覆盖义齿与牙槽骨吸收关系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不同时间点的X-Ray照射大鼠伤口皮肤,利用生物力学,寻找X-Ray对它们影响的最明显时间点,从而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切除术后何时开始放射治疗的最佳时间点提供一个理论根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纯系SD雌性大鼠为实验动物,在低背部伤口上分别于手术第1、4天,第4、7天,第7、10天,和第10、13天,共4组行X-Ray照射,每次照射6GY,两次共12GY,并分别于手术第7、10、20、40天取材,利用拉力机(Inston)对伤口皮肤进行极限应力强度测试。结果 通过对连续X-Ray照射后伤口生物力学研究,观察到X-Ray对皮肤伤口的抑制作用以手术7天内影响最大,第7~13天也明显于对照组。手术后第7天拆线未见伤口裂开现象。结论 通过本实验研究提出了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切除后,在行放射治疗时应以1周内开始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