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7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436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44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957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3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168篇
综合类   3057篇
预防医学   55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387篇
  28篇
中国医学   1020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922篇
  2010年   873篇
  2009年   841篇
  2008年   805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潘明翠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31-103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是由于髋部骨质疏松引起。往往是人生最后一次重病,死亡率极高,现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自1999年3月~2004年8月,我科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疼痛是全髋置换术后的常见症状,发生率达25%,其并发症包括感染、假体松动、异位骨形成、假体和假体旁骨折、髋臼脱位、人工髋关节、对聚乙烯碎片的异物反应等。有些并发症需要做纠正修复术。这时需要将感染同其他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分开。为确定CT诊断该病的意义,作者前  相似文献   
83.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3月用DHS共治疗患者29例.骨折按Evans分型,本组Evans ⅠA2例,Evans ⅠB 10例,Evans ⅡA 3例,Evanslib12例,Evans Ⅲ2例.结果 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中3例,差1例。结论 如能及时手术良好复位,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15例(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髋关节融合术后1例,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0分)12髋,良(80~90分)23髋,尚可(70~79分)3髋,失败0髋(<70分)。评定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9分,术后平均90.3分。结论:对于髋臼解剖结构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通过术前对髋臼正确位置的设计,使髋关节中心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既可简化术中操作的难度,又可以使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及良好的骨覆盖,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5.
改良Hardinge入路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改良Hardinge入路行全髋置换进行评价。方法:对经改良Hardinge入路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THR-CL)术并获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的32例病人进行总结。结果:优良28例(88%),很好4例(12%),其中轻度跛行6例(19%),下肢不等长>2cm1例(3%),改良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3例(10%)。结论:此入路创伤小,暴露好,利于假体定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术后外展肌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86.
87.
人工全髋关节术后脱位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孔畅  林定坤  邓晋丰  黄刚  赵帅 《中国骨伤》2003,16(11):677-678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人工全髋置换术(THR)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善,常会引起严重的下肢功能障碍,导致关节手术失败.1994-2001年,我院共行THR手术436例,其中术后发生脱位有11例,加上外院转入5例,共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蔡钰梅  梁雷照 《浙江医学》1992,14(5):36-37,39
1991月1月北美小儿骨科学会将先天性髋脱位(CDH)更名为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DH),它还包括新生儿和婴儿自发性髋脱位,但不包括由于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脱位。我院自1984~1991年共收治了94例DDH,其中4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9.
无损伤腱鞘内屈肌腱愈合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0.
3岁以上先天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