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48篇
  免费   8358篇
  国内免费   4749篇
耳鼻咽喉   248篇
儿科学   495篇
妇产科学   7843篇
基础医学   3445篇
口腔科学   329篇
临床医学   22032篇
内科学   8364篇
皮肤病学   987篇
神经病学   1795篇
特种医学   39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4篇
外科学   5599篇
综合类   55727篇
预防医学   17139篇
眼科学   468篇
药学   48745篇
  260篇
中国医学   31763篇
肿瘤学   5192篇
  2024年   1011篇
  2023年   3695篇
  2022年   3150篇
  2021年   4072篇
  2020年   3912篇
  2019年   4620篇
  2018年   2208篇
  2017年   4641篇
  2016年   4682篇
  2015年   5485篇
  2014年   9576篇
  2013年   9608篇
  2012年   12207篇
  2011年   13018篇
  2010年   12096篇
  2009年   11457篇
  2008年   13421篇
  2007年   11793篇
  2006年   10939篇
  2005年   11310篇
  2004年   9803篇
  2003年   8608篇
  2002年   7117篇
  2001年   6479篇
  2000年   4785篇
  1999年   3837篇
  1998年   3099篇
  1997年   3004篇
  1996年   2713篇
  1995年   2528篇
  1994年   2111篇
  1993年   1581篇
  1992年   1445篇
  1991年   1360篇
  1990年   1061篇
  1989年   1240篇
  1988年   282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154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代医院管理》2020,(3):50-55
目的降低医院药房管理和操作各工作环节的质量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对医院药房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研究,通过对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可发现性进行评分及风险优先值(RPN)计算,量化并确定各工作环节的风险等级,针对高中风险工作环节制定管理措施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结果确定管理过程和操作过程的高风险环节21个,中风险环节11个,每个风险环节都给出相应的管理措施、SOP和培训要求,以期显著降低患者用药风险。结论基于医院药房的质量风险,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工具,对各风险环节风险优先值(RPN)量化赋值,建立了医院药房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双侧动脉阻断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及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57例,其中A组32例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B组2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双侧动脉阻断术联合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前(T0)、术后第1d(T1)、第3d(T2)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 ①B组患者出血量低于A组,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短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出血量=31.85,k院时间=9.36,t月经复t潮时间=16.37,均P<0.05);②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A组的1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P<0.05);③B组T1、T2血清COR、β-EP、GLU水平低于A组(CORF交互=17.67,β-EPF交互=132.36,6LUF交互=155.38,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双侧动脉阻断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微创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对内分泌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2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部分子宫内膜癌为散发型,只有2%为遗传型,遗传型子宫内膜癌也称为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LS-EC)。本例患者43岁,因子宫下段赘生物活检提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性手术,因肿瘤位于子宫下段,且病理特征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因存在多个高危因素故行Lynch综合征筛查。根据2019年Manchester国际共识,妇科肿瘤筛查Lynch综合征的流程明确,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丢失的蛋白,发现潜在的突变基因,最终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确诊为MSH2基因13号外显子E701fs移码突变导致的LS-EC。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养精种玉汤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控制性促排卵+IVF-E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养精种玉汤治疗,至HCG日停止服用。治疗后统计2组Gn使用情况、取卵数及妊娠率;检测并比较HCG日2组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比较2组妊娠结局及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Gn使用天数及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类型为A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类型为C型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参数PI及RI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2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及血尿常规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养精种玉汤辅助IVF-ET可有效增强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妊娠率并改善其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6.
“络病学说”作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病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等机制研究与治疗均有理论指导意义。“络病”在形态与功能上与现代医学中的肿瘤微血管、微循环概念相似;瘀阻络脉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类似,故运用“通络法”抗肿瘤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虫类药是动物药的别称,作为通络药的代表,善于搜刮剔络,在肿瘤的防治中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络、攻毒散结通络、搜风解毒通络以及补益培本通络等作用。通过梳理“络病学说”的起源、发展与成熟阶段的主要思想内涵,整理并总结现代肿瘤治疗中“络病学说”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并分析虫类药在通络法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开展中医络病防治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艾灸对面肌痉挛(HFS)患者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HFS患者,根据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痉挛强度、肌电图F波与面神经传导速度、面部残疾指数(FDI)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波时限、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波时限、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DI躯体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DI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HFS疗效显著,可抑制面神经的异常兴奋,降低异常冲动传导,加速面神经传导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生产的剖腹产孕妇8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改良式剖腹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手术的满意度高。结论:两种剖腹产手术相比,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明显优于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  相似文献   
30.
子宫内膜微刺激术是指通过对子宫内膜的局部机械性轻微损伤,诱导其自身修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着床率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活检及刮匙搔刮。单独宫腔镜检查也可视为子宫内膜轻微刺激的一种方式,其对提高着床率也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可改善胚胎移植的结局,仍有对此持相反的观点者,在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方面仍存在很大争议,且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从子宫内膜微刺激术的概念、机制探讨、临床研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总结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