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家族性多发性左房粘液瘤一家系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14岁,学生,于课堂学习期间因心悸、气急及阵发性呼吸困难而晕厥,右侧肢体无力而坠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急诊治疗。查体:轻度贫血貌,神清,被动体位,欠合作,胸骨左缘1.5cm处可见一约15cm的纵向术痕,心脏听诊坐位在心尖区可闻及第一心音亢进和隆隆样杂音,卧位后隆隆样杂音消除。  相似文献   
72.
报告6例神经外科坐位手术中发生的8次空气栓塞。这些栓塞分别发生于切除颈椎椎板、剪开硬脊膜、肿瘤分离切除过程及缝合硬脑膜时,其中2例发生矢状窦破裂。6例病人均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骤降及肺动脉压升高,2例病人胸前可听到典型的“磨轮样(mil-wheel)”低沉连续杂音,5例7次经右房导管或肺动脉导管内抽出空气,2例病人出现血压下降,需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作者认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骤降是空气栓塞的早期表现,可以在循环系统出现症状前诊断空气栓塞,在多普勒超声仪未能在坐位麻醉监测中广泛应用情况下,应常规监测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条件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不但可以监测体位变动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可通过右房导管或肺动脉导管及时抽出空气,明确空气栓塞诊断,并立即改善临床症状;气栓病人出现血压下降时,应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73.
74.
坐位麻醉中空气栓塞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5.
患者26岁.住院号158497因妊娠36周.双下肢水肿渐及全身2个月.胸闷不能平卧10小时.于94年8月10日急转我院.既往有风湿热病史,孕2产0.查体:T36.8℃,P140次/分.R34砍/分BP22/14kpa神志忧惚大汗琳漓.端坐位张口呼吸,大量白色泡沫痰.口唇面部及四肢末梢明显紫绀,全身水肿.两肺布满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腹部膨隆.宫底创下四指,胎方位ROA、胎心音140次/分.  相似文献   
76.
坐位作业工人腰部疲劳现场及模拟现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坐位作业工人腰部疲劳与作业时间及躯干角的关系,对242名坐位作业工人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工人一次连续工作时间多为3~4小时;躯干角以10°~20°为多,腰部症状以酸痛为主,并与躯干角显著相关。选10名受试者在实验室模拟现场操作3小时,躯干角分别为0°、15°、30°。结果肌电图积分(IEMG)值在早期上升,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躯干角越大,值下降越明显,疲劳出现越快。提示IEMG值可作为反应肌肉疲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7.
再论全麻下坐位神经外科手术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坐位下施行后颅窝和颈椎手术,有手术野暴露好、脑压低、出血少的优点,但麻醉处理有一定特殊性。30年来我院共施行全麻下坐位手术370例,讨论如下。资料及方法男215例,女155例,年龄7~64岁,其中15岁以下14例,61岁以上4例,手术种类:小脑肿瘤88例,听神经瘤59例,颈脊髓肿瘤56例(其中18例瘫痪),第四脑室肿瘤19例,第三脑室肿瘤16例,三叉神经切断16例,梗阻性脑积水12例,颅底陷入症11例,颈椎病10例,其它后颅窝或颈椎疾病84例。  相似文献   
78.
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松果体区肿瘤患者摆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适应证、相关问题和成功经验。方法对我科22例松果体区肿瘤采取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我们使用侧俯卧位和俯卧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17例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3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52岁,平均22.6岁。病理性质:生殖细胞瘤17例,胚胎癌4例,内皮窦瘤2例,绒毛膜上皮癌1例,良性畸胎瘤8例,恶性畸胎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皮样囊肿2例。所有39例肿瘤主体均位于直窦延长线以下,上界不超过此线1cm,且肿瘤主体也位于中线,两侧偏离中线均小于3cm,适合选用幕下小脑上入路。选择俯卧位和侧俯卧位17例,骨窗大小为7cm×8cm类圆形,结果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脑室积血11例,小脑肿胀5例,昏迷3例,死亡3例。选择坐位手术22例,骨窗大小为4cm×5cm类椭圆形,结果全切21例,次全切1例;仅1例发生小脑肿胀,无脑室积血,无严重致残和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颅内积气2例;术中气栓1例,及时发现并经过适当处理得到缓解。术后存活患者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放疗和(或)化疗。结论适合幕下小脑上入路的松果体区肿瘤选择坐位有明显的优势,体位摆放、辅助办法和麻醉措施得当可以明显减少静脉气栓发生或得到及时缓解,同时可达到缩小了骨窗减少创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坐位全身麻醉下实施后颅窝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野暴露清晰及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已被众多术者采用。但是,全麻下坐位对循环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院于2002~2005年对坐位全身麻醉时行后颅窝手术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其维持方法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30例ASAⅠ~  相似文献   
80.
9例病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2岁。右肺病变7例,左肺病变2例,团块状病灶8例,弥漫性结节性病灶1例。选用12号穿刺针,按胸穿常规准备及消毒,备好玻璃片及酒精。在B超或摇控透视下嘱病入深呼吸,观察病灶随呼吸运动情况,进行正侧位定位,监在皮肤上标记。取坐位,在中度屏气情况下决定进针部位与方向。在穿刺处皮肤常规消毒后,局麻,在穿刺点按拟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