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69篇
  免费   1418篇
  国内免费   1526篇
耳鼻咽喉   525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254篇
基础医学   2277篇
口腔科学   1262篇
临床医学   5243篇
内科学   1044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496篇
特种医学   24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660篇
综合类   11626篇
预防医学   1986篇
眼科学   371篇
药学   3750篇
  83篇
中国医学   2315篇
肿瘤学   682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969篇
  2022年   798篇
  2021年   941篇
  2020年   1083篇
  2019年   874篇
  2018年   528篇
  2017年   756篇
  2016年   989篇
  2015年   1199篇
  2014年   2007篇
  2013年   2273篇
  2012年   2888篇
  2011年   3219篇
  2010年   2976篇
  2009年   2812篇
  2008年   3110篇
  2007年   2577篇
  2006年   2405篇
  2005年   2517篇
  2004年   2029篇
  2003年   1780篇
  2002年   1350篇
  2001年   1058篇
  2000年   795篇
  1999年   613篇
  1998年   479篇
  1997年   406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5年3月-2005年3月收治26例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横韧带损伤,23例有神经损害表现。X线检查显示寰椎弓环及侧块不同部位骨折,寰齿间距(ADI)为4.7mm。5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余21例行颈椎后路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4例成功,另1例失败再行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韧带断裂后寰椎前脱位的程度以及是否造成脊髓压迫,诊断以ADI为主、并结合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对于可能存在寰枢椎不稳或已有横韧带损伤且存在典型神经症状的患者,应早期行寰枢椎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
张军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3):250-250
我科自1999年以来,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撕裂MR图像及40例完好的ACL,分析其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特征。结果: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评价的间接征象中,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后交叉韧带指数、半月板后移征、“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等6个征象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主要依据,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的应力遮挡效应与解决对策.方法回顾交锁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86例,均采用静力型固定,随访58例.结果在随访的58例中,股骨32例(顺行打钉25例,逆行7例),胫腓骨21例,肱骨5例,由于骨折端的应力遮挡而造成骨不连,延迟愈合及锁钉断裂共6例,股骨延迟愈合2例,断钉1例,胫骨不连1例,延迟愈合2例,该结果均为早期病例,后来经过技术改进后未再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的使用,只要掌握好操作技能及选择结构合理的材料,即可减少应力遮挡的不良后果,它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后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临床病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72例新鲜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对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原因。结果胫骨中段骨折39例,其中延迟愈合6例,不愈合2例;胫骨下段骨折33例,延迟愈合7例,不愈合6例。结论胫骨干中下段骨折采用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虽可解剖复位,但对骨折端血循环破坏严重,是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损伤。手术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后膝关节不稳的首选方法。与传统的髌韧带重建方法相比,采用绳肌肌腱(HT)重建具有取材部位病损少、膝前疼痛和跪地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本文就HT重建AC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组织工程中胶原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用以维持、恢复或提高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制备、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植入相容性情况等方面。其中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是组织、器官重建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细胞种植基质材料应具备:①良好的  相似文献   
58.
骶骨肿瘤的分区切除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并重建,相应的手术及重建方式包括单纯切除、钢针加塑形骨水泥(CPC)重建骶骨、钢板螺钉固定或骶骨螺钉固定重建骶髂关节、不同长度的Luque棒或髂骨棒加钢丝缠扎或TSRH或Isola或CGWS腰椎骨盆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随访1-17年,平均75个月,43例患者中39例(90.7%)术后疼痛得到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到术后3.4分(P〈0.01)。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1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20例行自体和或异体植骨的患者术后1年16例获得骨性融合。3例脊索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年因复发而进行1次或多次手术,其中有5例和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7-50个月因肺部和全身转移死亡。发生断棒2例,均再次手术更换断棒。结论: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达到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和维持脊柱及骨盆稳定性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卅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60.
项韧带骨化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8):586-588,I000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项韧带骨化的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改变特点.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项韧带有无骨化分为两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颈椎椎间退变和颈椎稳定性情况,对各指标与项韧带骨化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项韧带骨化和颈椎椎间退行性改变及颈椎不稳定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同时还与患者年龄、性别组成有相关性(P<0.05).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结论:项韧带骨化与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椎椎间关节不稳定具有相关性,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