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5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57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28篇
口腔科学   281篇
临床医学   1506篇
内科学   209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3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08篇
综合类   1787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688篇
  12篇
中国医学   1346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89例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我院2003-01~2005-12收治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89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7年7月~1994年6月,对21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采用神经移位修复。其中复合移位4组神经(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者1例,3组(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者6例,2组(膈神经、副神经)者9例,1组(膈神经或颈丛运动支或肋间神经)者5例。术中发现臂丛神经变异1例,对4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者,在神经移位的同时进行血管修复,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的康复。随访到19例,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2个月,优良率达73.7%。认为,神经移位术是修复神经根性撕裂伤的常规方法,合并血管损伤者也应同时修复,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33.
带血管肌蒂腓骨移位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赵建宁*田万军*陈跃先*郭炳旭*周利武*我院自1988年9月~1996年6月,行同侧带血管肌蒂腓骨移位治疗小儿胫骨骨髓炎致骨缺损5例,术后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  相似文献   
34.
单臂多功能支架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再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1993年~1995年期间,应用单臂多功能支架治疗各种原因的股骨干骨折38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折再移位9例,现就术后再移位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总结。临床资料本组收治37名患者,双侧1例,共38侧股骨干骨折。男29例,女8例;年龄7~幻岁;左侧22例,右侧16例;陈旧性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畸形愈合5例,骨不连4例,多发性骨折7例,病理性骨折2例(骨囊肿1例,肺癌股骨转移1例),火器伤2例,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折断3例,螺丝钉折断1例。其余均为一般新鲜骨折。本组38侧中,切开复位31例,手法闭合复位7…  相似文献   
35.
根据197例腰椎间盘病变的CT影像以及手术所见,提出腰椎间盘膨出分为均匀型、不均匀型、局限型;腰椎间盘脱出分为中央型、旁侧型、孔外型、Schmorl结节型。除Schmorl结节型外,上述椎间盘脱出可继续分为隆起型、破裂型、游离型等三个亚型。还讨论了分型的必要性、病理基础与临床关系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应用同侧腓骨带肌蒂移位胫腓融合治疗胫骨缺损。方法:手术治疗胫骨骨髓炎致胫骨缺损6例。其中缺损最短的3.8cm,最长的11cm。均采用同侧腓骨带肌蒂移位胫腓融合术,胫骨缺损处填充髂骨条。结果:6例全部获随访,4个月以内均融合,7-8个月均愈合良好,一年内正常行走。结论:同侧腓骨带肌蒂移位胫腓融合治疗胫骨缺损,手术操作较简单,腓骨在受区愈合快,抗感染力强,胫骨化良好。  相似文献   
37.
从句型定语移位在医学英语中时有发生,翻译时颇有难度.为了译出符合医学文献措辞的汉语译文,有必要探讨定语从句移位的规律,找出翻译从句型定语移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血液粘度的变化关系。方法 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R80型血液粘度计检测。结果 在 2 2 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粘度增高中男性占 3 3 .48% (75 / 2 2 4) ,女性占 3 3 .92 % (76/2 2 4) ,但在同性相比中男性增高占 5 3 .3 3 % (75 / 13 0 ) ,女性增高占 80 .85 % (76/ 94) ,女性血液粘度增高比男性明显增多(χ2 =13 .3 18,P <0 .0 1)。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了解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很有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性别与血液粘度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 %~52 4 %。髁状突骨折对颌、牙合功能以及儿童的面部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并可能出现颞下关节紊乱综合病或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因此,早期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1诊断及检查1 1临床检查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咬合紊乱、开口受限、关节区肿胀、疼痛,并有不同程度的下颌中线偏斜或开牙合畸形,部分患者还有外耳道出血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髁状突骨折的患者常合并下颌骨骨折及颌面部外伤,这些症状往往会掩盖髁状突骨折,而易造成漏诊及误诊。1 2影像检查包括X线检查、二维CT及三维CT等。1 2 1X线检查是较长使用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薛氏位、下颌骨开口后前位、下颌骨侧位、髁状突经咽侧位、下颌骨曲面断层等。但是由于X线片把具有三维的解剖结构摄成二维平面图象,检查时难以避开髁状突周围骨结构的重叠,如颞骨岩部、颧骨等,故不能清楚的显示髁状突骨折情况,常造成误诊或漏诊,尤其是髁状突纵形骨折[1]。1 2 2CT检查与X线比较,髁状突前移位、运动受限、骨的细小变化,CT均能很好的显示出来,但是二维CT仍不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立体影像,临床医生必须借助解剖结构,结合多层面影像来判断移位的髁状突与...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性,22岁,因刀刺伤(右侧锁骨中线内侧约3cm第8肋间处)致胸痛伴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气管向左移位,脉搏120次/分,血压84/45mmHg,X线提示:右侧血气胸。人手术室后在局麻下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1小时,见胸腔引流量约100ml,考虑有活动性出血(肺、心脏损伤),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