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77篇
  免费   2840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488篇
妇产科学   224篇
基础医学   1475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8286篇
内科学   6662篇
皮肤病学   291篇
神经病学   929篇
特种医学   20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3928篇
综合类   19924篇
预防医学   3560篇
眼科学   1191篇
药学   8069篇
  121篇
中国医学   8834篇
肿瘤学   3127篇
  2024年   327篇
  2023年   1276篇
  2022年   1098篇
  2021年   1636篇
  2020年   1485篇
  2019年   1577篇
  2018年   818篇
  2017年   1477篇
  2016年   1682篇
  2015年   1696篇
  2014年   3361篇
  2013年   3303篇
  2012年   4082篇
  2011年   4078篇
  2010年   3736篇
  2009年   3564篇
  2008年   3994篇
  2007年   3717篇
  2006年   3429篇
  2005年   3378篇
  2004年   2955篇
  2003年   3089篇
  2002年   2737篇
  2001年   2348篇
  2000年   1780篇
  1999年   1202篇
  1998年   1088篇
  1997年   895篇
  1996年   882篇
  1995年   716篇
  1994年   625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富硒酵母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单双号分为单号45例为对照组,双号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AC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富硒酵母口服,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血硒含量: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硒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硒酵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低硒状态,抑制血清VEGF水平,控制肿瘤进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 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 vs. 14.74%,22.99% vs. 13.50%,15.88% 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 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益胃汤加味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rgren's syndrome,pSS)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疲劳症状及免疫学指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给予益胃汤加味方,每日1剂,2次/d;对照组给予硫酸羟氯喹20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疲劳症状积分、疲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与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3. 712,P0. 05);治疗组中医疲劳积分与疲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IgG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类风湿因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下降。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 75%(1/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49%(13/51)。结论:与硫酸羟氯喹相比,益胃汤加味方治疗pSS,可明显改善患者疲劳及总体症状,两者均可降低血清IgG,益胃汤加味方组疗效较硫酸羟氯喹更明显。两组药物对pSS患者RF水平均无明显影响。长期用药,益胃汤加味方治疗pSS较硫酸羟氯喹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5.
肺癌作为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气促、声嘶、面部水肿等,可向肝、脑、肾等重要器官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肺癌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病早期临床无明显特殊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确诊多已是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机会,临床主要采用药物配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1]。培美曲塞加顺铂(PC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疗效好,现也常用于治疗NSCLC,但其单用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影响预后[2]。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35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蛋白Z以及凝血因子Ⅷ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Fbg,观察分析两组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蛋白Z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凝血因子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部分存在高凝状态,检测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便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以及诊治。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微量离心柱法检测不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以探讨血清HCV RNA水平在不同感染患者中的差异及其预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HC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患者65例和慢性轻度肝炎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纯化血清HCV RNA,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RNA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HCV RNA与AFP的相关性。结果 HCV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依次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慢性轻度肝炎组,AFP水平依次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慢性轻度肝炎组。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AFP水平与HCV 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中存在部分高AFP水平和低HCV RNA水平患者。结论高AFP水平和低HCV RNA水平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临床生物学特征,对于预测易患原发性肝癌的高危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尚待进一步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48.
刘秀芳  刘丽  周郁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5):1916-1920
背景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以并发肾、心脑血管等多器官疾病,目前痛风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已经得到揭示,但鲜有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全面评估痛风患者的疾病认知和健康素养状态。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中青年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并了解痛风患者的一般感知能力及知识需求状况,为增强我国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其自身管理能力、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大庆市第五医院3家医院确诊为痛风的中青年患者,信息饱和后停止招募,共招募13例患者。采用非结构式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如下主题:痛风患者的疾病感知能力〔包括对痛风的认知及知晓情况较差;严重的疼痛可影响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感知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的原因为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就诊状况及行为(包括首次发病对疾病认识缺乏;就医体验不良)、痛风药物管理计划(包括药物选择依从性低、治疗方案的知晓及应对差)、痛风非药物管理计划(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社会资源互动、疾病信息挖掘)。结论 东北地区中青年痛风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对疾病相关信息获取途径单一,对疾病和治疗判断片面,因此不能有效进行疾病管理,阻碍医疗决策制定。提示根据需求状况、针对具体薄弱环节提升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提高知识水平对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辽宁省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现状,为规范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选择7个市,每个市抽取2家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所有在管原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在管患者中血压控制率为78.51%,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血压控制率较高(P<0.05)。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与其本人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和运动习惯相关(P<0.05),患者使用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和保健品的比例与收入高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 辽宁省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原发高血压患者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但还需要提高综合管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